11月24日,全國質檢系統首次對臺工作座談會在與臺灣一水之隔的廈門召開。廈門檢驗檢疫局等六家單位在會上做了對臺工作典型經驗介紹。
本次會議總結交流2008年以來質檢系統對臺工作情況和經驗,分析當前對臺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討論促進對臺工作相關意見,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質檢系統對臺工作、提升質檢對臺交流合作水平。代表們一致認為,廈門檢驗檢疫局對臺工作的典型經驗為兩岸質檢合作提供了“廈門樣本”。
據介紹,廈門口岸對臺海上客運航線出入境人員數量一直居全國第一,占福建全省兩岸人員往來總數的90%以上。總局高度重視發揮廈門對臺區位優勢和對臺交流先行先試作用,賦予廈門“落實惠臺檢驗檢疫政策示范區”和“兩岸交流先行先試示范區”特別功能,自2008年起先后三年以與廈門市政府特別會議紀要形式賦予了25條先行先試政策,指導廈門檢驗檢疫局發揮對臺工作“橋頭堡”作用,主動作為,先行先試,取得積極成效。
近兩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在拓展對臺交流方面,率先與臺灣涉檢驗檢疫機構建立全面聯系,開創實驗室檢測結果比對先河;率先開展對臺檢驗檢疫政策研究,出臺《海峽兩岸檢驗檢疫制度研究》、《海峽兩岸直航檢驗檢疫特別管理辦法》及一系列對臺工作制度,目前全局正在持續開展質檢總局等下達的課題研究任務。
在落實惠臺政策方面,廈門局積極落實兩岸涉質檢合作協議,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風險可控”的原則,對臺灣水果、甲魚卵、石斑魚等產品創新監管模式,提供便捷通關服務。率先推動臺灣金門酒廠通過中檢廈門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審核,實現了大陸認證機構對臺灣地區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評審“零”的突破,并嘗試“社會認證,官方采信”模式,廈門已經成為金酒在大陸唯一分撥基地。ECFA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后,廈門局設立專窗,對涉ECFA貨物優先安排報檢和優先簽證,兩岸貿易量大幅增長。
在當天會上,質檢總局國際司戚秀芹司長多次點名肯定廈門局對臺工作,認為該局一直以來重視對臺工作機構建設,促成檢驗檢疫工作措施納入地方對臺工作條例,有效服務海峽論壇、臺交會、海峽兩岸現代農業等對臺交流會展活動,對臺工作成果豐厚,引領示范作用顯著,特別是近年來在與臺灣涉檢機構交流等方面為總局提供了先行先試經驗,在開辟綠色生命救助通道等方面為兩岸旅客提供了溫馨服務,在助力企業轉型發展等方面為臺商提供了技術和政策支持,在開展對臺政策研究等方面為全國質檢提供了樣本。戚司長認為,選擇在廈門局召開此次座談會就是在看重廈門局經驗,推廣廈門局好的經驗和做法。根據會議安排,來自總局國際司、動植司、通關司等8個司局和全國35個直屬局和部分省質監局近50名代表將深入廈門大嶝對臺貿易市場、五通碼頭、國際郵輪中心等地,實地考察感受廈門對臺檢驗檢疫工作和廈門發揮對臺窗口的示范輻射作用情況。
(廈門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