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區聚集了嘉吉和來寶兩家跨國糧油巨頭。同時,中糧以及內地的一些壓榨企業也都將南通口岸作為其主要的集散地。近年來,南通口岸來大豆進口量持續保持在200萬噸之上,并一直保持上升勢頭,是江蘇地區主要的大豆進口口岸之一。但今年以來,南通口岸大豆進口持續放緩,出現了2006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南通口岸累計進口大豆170.2萬噸,貨值9.4億美元,進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7%,貨值則上升1%。
據了解,今年以來大豆進口量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國際大豆價格堅挺,而國內豆油和豆粕行情持續疲軟,進口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對于壓榨企業來講,效益中17%來自于油,78%左右來自于豆粕。今年南通進口的大豆均價為552美元每噸,同比去年上漲25%。與此同時,國內豆油、豆粕市場價格卻持續疲軟,豆粕現價比年初最高價下降了14%,豆油價格也一度跌破9000元大關。由此,各地油廠全面處于虧損狀態,壓榨企業開工意愿不足。目前,主要壓榨企業的開工率大都在50%左右,大豆進口量也隨之大幅下降。
此外,國內市場需要消化的大豆庫存較多。為穩定物價,今年以來國家向市場投放了約400萬噸的臨時存儲大豆,市場需要時間消化這一部分國儲大豆,對大豆進口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
在進口大豆價格上漲的同時,短重問題愈發嚴重。南通檢驗檢疫局全年實施了43船次的進口大豆重量檢驗,發現超過國際慣例允許范圍的短重就有16船次,累計重量5231噸。南通檢驗檢疫局及時出具鑒定證書,為進口企業挽回了281.6萬美元損失。(聶嚴陽 冀一東)
聶嚴陽 冀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