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質量強國之路闊步前進
——學習張鐵網局長《質量興則經濟興,質量強則國家強》一文有感
3月23日,張鐵網局長《質量興則經濟興,質量強則國家強》——《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學習體會(以下簡稱《綱要》)一文發表在《中國質量報》第三版質檢論壇中。全文高度概括了《綱要》出臺的時代背景、重要歷史意義、提出的目標,并就如何落實好《綱要》提出了五點意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用充滿激情的文字,指出《綱要》的出臺,是“承載著華夏兒女強國的夢想,伴隨著迎接黨的十八大的春風”,在“新的歷史節點上譜寫質量強國——實現民族振興的歷史新篇章”。隨后,作者稱《綱要》是承繼原有的《質量振興綱要》而來,過去提出“振興”,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的初期,經濟發展各領域尚不成熟不完善的特殊歷史條件下提出的,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且《質量振興綱要》的時間跨度為15年,到2010年,已經完成了提出的各項目標,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面臨新的發展形勢,迫切需要制定新發展目標。而今提出“發展”,是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總量與質量提升不同步的歷史階段。作者在文中用精準的數字闡述了目前我國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缺乏核心競爭力,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等問題,說明在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競爭環境下,把質量發展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上,用質量提升來破解“中國制造”發展的瓶頸,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全社會共同奮斗的歷史任務。
在談到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重要意義時,作者從三個方面用大量的社會現狀、歷史實踐以及西方經濟強國的發展經驗深刻闡明質量強國既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又是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同時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要建設高度文明、民主、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要讓全國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要改變過去那種粗放的,不計資源、環境成本與代價的,盲目追求經濟增長數量,無視經濟增長質量的經濟發展模式。當前,質量安全事件頻繁發生,消費者維權困難,不僅挫傷了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而且引發了全社會的信用危機,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保證質量安全不僅是增強廣大人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贏得民心的重要保障,也是提振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進而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談到質量強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時,作者分別以德國、日本,美國等世界經濟強國在提升質量水平上實施的一些政策為例,闡明這些國家高度重視質量,實施質量興國戰略,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并借此在全球樹立了國家形象,奠定經濟強國的堅實基礎。作者強調:“歷史實踐和經濟證明,走質量強國道路,是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成功發展規律”。
宏偉藍圖既已畫定,只待吹響沖鋒的號角。作者認為,要落實好《綱要》提出的目標,關鍵是要從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增強全社會的質量意識,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質監部門著力發揮主力作用等五個方面上狠下功夫。目前,內蒙古質監系統正在按著這五個方面的思路大踏步前進。
近兩年來,內蒙古質監系統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上臺階”的發展思路,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各項事業突飛猛進。2011年,全系統事業發展收入突破5億元大關,達到5.54億元,已接近2010年提出到2013年事業發展收入超6億元的目標;同比增長50.9%,實現了歷史以來最快的增長。基礎工程建設方面,全系統已建成、在建和批準擬建項目總投入累計超過12億元。此外,技術機構建設、機構編制方面、各級政府對質監工作的支持力度都明顯加強,全系統2011年共取得政府經費支持累計超過2億元,劃撥建設用地近700畝。全區質量興市(盟)活動已覆蓋93%的旗縣,共評選出96個內蒙古名牌產品。行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共立案查處違法案件近4000起,罰沒款5000多萬元,分別是2010年的4.6倍和5.8倍,質監系統的執法監管形象和地位得到了大大提升。還有許多成績不再贅述,正像張鐵網同志在全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會議上說的那樣:歷史的經驗證明,一切勝利的取得,都是依賴于科學的決策,正是由于我們確定了貫徹科學發展的主題,狠抓重點、難點、亮點和新的增長點的主線,提出“把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作為第一重點和把行政執法作為核心任務來抓”,確定了事業發展收入翻一番,提出了加大執法罰沒力度等發展指標,全系統上下變壓力為動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鼓作氣不懈勁的精神狀態,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各項年度指標任務。
《綱要》的出臺,恰逢內蒙古質監系統發展機遇期,又適逢全國質監系統體制改革,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遠大目標,更是為之奮斗的決心和信心。正像張鐵網同志在文章結束說的那樣:“質量興則經濟興,質量強則國家強”,我們堅信,緊跟自治區質監局黨組,沿著質量強國之路闊步前進,內蒙古質監系統必將走向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美好明天!(李晗)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