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 提升質效
——湖北省英山縣建設“中國茶葉大縣”寫真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走進全國著名的綠茶(名茶)之鄉——湖北省英山縣,放眼望去,群山環抱,茶園疊翠,一壟壟翠綠的茶園一眼望不到邊,勤勞質樸的村婦挽籃采茶穿行其中,藍天白云下,紅瓦白墻的農家小洋樓鑲嵌其間,空氣中彌漫著茶的清香,一個和諧美好的新茶鄉展現在世人眼前。
英山是畢昇故里,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物產富饒。這里有享譽全國的溫泉勝景,有風光秀麗的山水奇觀,生態環境優越,產業特色鮮明。英山茶葉更是早負盛名。在唐代,英山的“團黃”、“圻門”就與安徽的“黃芽”并稱“淮南三茗”,被選為貢品送往長安,享有“鄂土茶稱圣,英茗味獨珍”之美譽。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特別是近十余年,英山縣大力實施“特色立縣”戰略,堅持“農業抓特色,特色抓茶葉,茶葉抓質效”的發展思路不動搖,把茶葉作為“興農、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來抓,以“打造英山云霧品牌,提升茶葉產業質效“為重點,加快推進中國茶葉大縣建設,使茶葉產業不斷壯大,茶葉經濟迅速發展,茶葉已成為英山縣域經濟發展、山區群眾脫貧奔小康的的支柱產業。
截至2011年,全縣茶葉系列產值10.11億元,茶葉產值占農業產值的38%以上,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40%來自茶葉產業。如今,英山縣已經成為湖北省農業專業(茶葉)大縣,被國家先后授予“中國茶葉之鄉”、“中國綠茶(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英山縣政府榮獲“中國茶產業發展政府貢獻獎”。
茶葉品質得到新提升。隨著茶葉產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茶葉品質的關注也開始向茶葉基地延伸,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茶這些概念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的前提條件。對此,英山縣農業局、茶葉局等涉農部門組織科技人員到鄉鎮、茶葉企業進行科技服務,積極探索綠色防控體系,通過全面推廣以空中掛燈、園中插板、生物機防為主體的綠色防控體系,并與生態茶園、綠色食品認證的有機結合,促使全縣科技興茶上水平的同時,英山云霧茶品質也得到不斷提升。英山已成為《全國茶葉優勢區域發展規劃》中名優綠茶基地之一,并被授予“全國無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
“品牌就是走向市場、占領市場的命牌!”這是英山縣在市場打拼中得出的結論。早在2000年,英山縣委、縣政府就響亮地提出:“要把英山云霧茶打造成全國、全省的知名茶葉品牌。”近年來,英山人瞄準市場,立足資源優勢,把茶葉作為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走與科研單位攜手合作開發的道路,集中力量主攻名優茶,推進茶葉上檔次、創名牌、出精品。提高了茶業的質效。實施精品名牌戰略,打造英山云霧茶品牌,堅持一個標準組織生產,一個品牌對外宣傳,既做大了茶葉品牌,又促進了茶葉質效提高。通過茶葉品牌建設,增強了企業的質量意識、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據調查,全縣每畝茶葉收入達到3500元以上,最高畝產收入達到1萬元,茶葉品牌開發促進了茶葉質效不斷提高。
增強了市場競爭力。通過多年的品牌打造和宣傳,“英山云霧茶”以“片片綠葉、杯杯香醇”的品質特色而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現在,一個“立足英山,輻射全國,內外結合,多頭并進”的茶葉產銷格局基本形成,特別是在北京、濟南、武漢、南京、江蘇溧陽、蘇州等大中城市有較好的知名度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提高了產品質量。目前,該縣已有3個企業產品通過了有機茶認證,有2個企業產品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有4個企業產品通過了無公害產品認證。有18家企業通過了QS認證,有1個企業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開展標準化生產的企業越來越多,品牌的質量意識越來越強,這為名優茶提檔升級,提質增效提供了保障。
促進了農民增收。通過品牌建設,產品銷售擴大了市場份額,提高銷售價格,反過來,生產企業提高了茶農的鮮葉收購價格,促進了茶農增收。
許多茶農形象地說:一天一斤油、一月一身綢、一年一棟樓。許多群眾依靠茶業產業走上了致富之路,全縣80%的農民住進了樓房,已建成55個新農村示范村,涌現出了烏云山、河南畈、宋家榜、百丈河等依靠茶葉產業發展建設新農村的典型,使英山新農村建設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被譽為“大別山的一面旗幟”。
坐落在異峰突起、綿延多姿的山峰中的紅山鎮烏云山村,利用其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建農家樂、建茶葉景點,開發“茶葉自采自制”旅游項目,將茶葉產業與旅游完美結合,使昔日名不見經傳的“三分土地鬧革命”的窮山溝變成今日茶葉式公園,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茶葉已成為英山走出湖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承載著英山人民謀發展、奔小康的憧憬和希望。(雷剛 倪世紅 趙泉)
雷剛 倪世紅 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