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更亮 標尺更精
——浙江省嘉興市質監局為節能減排提供技術支撐
■文/曉 丹
三月的浙江乍暖還寒,但嘉興的一些企業卻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浙江首家能源計量檢測中心——浙江省能源計量檢測中心在此落戶。
“有了專業的權威機構為我們把關,既可以讓我們減少貿易糾紛又能使我們增加利潤。”嘉興一熱電企業負責人興奮地說。
“此中心不僅將成為嘉興市能源計量數據的公共平臺,能源計量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的平臺,能源計量檢測及節能降耗的服務平臺,能源計量檢測人才的培養平臺,還能為政府的能源規劃、能效考核和節能減排提供實時、真實的依據,為企業提供計量設備管理、能效評測和能源成本控制等多種服務。”嘉興市計量檢定測試所所長陳維平介紹說。
技術為基
經濟的持續高增長,帶來了各種能源需求的加速擴大,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短板。去年嘉興市綜合能源消耗1500萬噸標準煤,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1117萬噸標準煤,重點用能單位綜合能耗600萬噸標準煤,高能耗行業仍然主要集中于紡織、非金屬礦物制品、造紙、化工、化纖、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六大產業。
“當前嘉興市能源資源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外延擴張型經濟增長基本格局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觀和有效抑制。”陳維平認為,當前嘉興的節能降耗仍有很大潛力,繼續采取強有力的節約能源措施勢在必行。
去年初,嘉興市計量所在浙江省質監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能源計量檢測中心項目籌備工作正式啟動。能源中心充分整合了嘉興市計量所所屬容流量室、熱電室、綜合室在能源計量領域資源、裝備、技術等優勢。
創新為本
“登錄嘉興市能源數據公共信息平臺,即可實時監控任意一家接入該平臺的企業的用能數據變化情況。”陳維平介紹說,通過平臺把生產企業的主要生產用能介質的計量數據實時自動采集,實現了數據采集自動化、傳輸網絡化、結算電子化、計量現代化、精細化、實時在線發布、信息共享和輔助決策為一體的綜合性管理平臺。
對重點用能企業的耗能情況以無線傳輸(GPIS)的形式進行實時跟蹤監測,同時將所采集到的數據按耗能品種進行系統地分類統計、進行匯總分析,并以月報表的形式為政府主管部門落實節能減排工作提供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現已有290家用能企業接入平臺)。
能源數據公共信息平臺是任何能源計量檢測中心的基礎和核心,在保證能源數據準確方面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能源計量檢測中心要發揮一系列作用,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實現能源計量數據的在線采集、實時監測、遠程傳輸、集中存儲。多年來,我國能耗數據統計采用各用能單位逐級上報的模式進行。這種人工報表的模式隨意性大、準確性差,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客觀地反映各行業能耗的實際情況。而能源數據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打破了這種傳統模式,使獲得準確的能源計量數據成為了可能。在設定好各用能單位的能耗基準線后,當各用能單位能耗超過基準線時,平臺還能立即發布預警信息。
此外,該中心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檢測實際情況,與浙江省計量科學院共同研發的氣體流量檢定裝置,成功填補了嘉興市天然氣計量器具檢測空白,確保天然氣量值溯源準確可靠。
“我們要充分發揮計量工作在能源管理中的‘眼睛’、‘標尺’作用,為能源管理和節能降耗工作積累經驗,做好示范,努力將中心建設成為全省能源計量數據的公共平臺,扎實推動能源計量技術和節能技術發展,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陳維平對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2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