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陰檢驗檢疫局統計,1至8月江陰港進口鐵礦121批、255萬噸,貨值總計2.85億美元,經該局檢驗發現,29批存在品質項目低于合同限值情況,不合格鐵礦重量累計達44萬噸,貨值5257萬美元。對應批次不合格率為24%,重量不合格率為17%。與往年5成甚至7成的不合格率相比,今年進口鐵礦品質明顯趨穩。
多年來伴隨著國內鋼鐵冶煉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鐵礦進口需求快速增長,供不應求局面直接導致鐵礦貿易中國外發貨人占據主導權,發貨方不僅對鐵礦品質的管控不嚴格,而且經常故意抬高裝貨港檢驗報告中鐵含量等關鍵指標的檢測值,在貨款結算時獲取高額不當得利。因此鐵礦口岸到貨檢驗呈現出高不合格率,而以貿易礦為主的江陰口岸不合格檢出率更高。
如今,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鋼鐵行業量能擴張已跨過拐點,對鐵礦需求不斷回落。供需逆轉不僅導致鐵礦進口價跌量減,而且收貨人的話語權明顯增強,對進口批質量驗收也漸趨嚴格。發貨方為保證貿易關系的正常延續,出運鐵礦被順利接收,對外貿合同中品質驗收條款開始重視,體現在裝運港檢測報告上,數據可信度大大增強,到貨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測數據與裝運港數據吻合度提高,鐵礦不合格檢出率現下降趨勢。(徐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