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的一個周末,湖北省谷城縣質量計量檢驗檢測所值班人員接到過山工業園某公司的求援電話,稱60噸電子汽車衡自遭受水漬之后一直無法使用,現公司救援物資即將到貨,稱重計量迫在眉睫,急求質監部門施以技術援手。
受災企業的需求就是無聲的命令,接到所里轉來的求助信息后,該所的衡器業務室主任李紅光同志,作為一名工作了20多年、一直從事電子汽車衡檢定工作的“老計量”,毅然停止了心肌炎的治療,拔掉點滴針頭,與該所其他技術人員匯合后,攜帶標準砝碼和維修工具,奔赴受災企業。
經過7個多小時的不間斷奮戰,“老計量”率領他的業務小組,通過清除淤泥、線路測試、分部維修、稱重實驗、載荷檢定等諸多步驟,趕在救援物資進廠之前,成功修復了該企業的電子汽車衡。后從谷城縣質計所獲悉,此次技術援手,是“老計量”和他的業務小組,持續十多天開展技術救援工作的一個開端。
據悉,八月上旬,湖北省谷城縣境內遭受了特大暴雨襲擊,72家企業受洪水淹沒達1.5米以上,產品、設備、原材料等因洪水浸蝕損失巨大,特別是受災企業用于稱重結算的各類電子衡器,幾乎全部處于癱瘓狀態。
據了解,稱重5噸以上的電子衡器,購置價格少則幾萬元、多則數十萬元,一臺大型電子汽車衡從訂貨到安裝完畢,至少需要20天以上時間。從谷城質監局的統計調查情況來看,谷城全縣72家受災企業共有5噸以上衡器近50臺,如果全部報廢更新,不經耽誤災后救援物資的稱重計量,而且將對受災的困難企業造成更大的資金壓力。
為了將受災企業損失降到最低點,“老計量”和他的業務小組早出晚歸,頻繁來往于城關、石花兩個受災企業集中的鄉鎮,快餐面、礦泉水使他們常備的家常便飯,淤泥、油漬、汗水成了李工和他的業務小組最容易識別的工作特征。
辛勤的付出終有回報,近半個月來,“老計量”和他的業務小組共為受災最嚴重的十多家企業,徹底修復并檢定合格60噸以上電子汽車衡12臺,為企業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00多萬元,有效緩解了物料進出計量缺失的燃眉之急,為企業恢復生產給力、提速。
另據谷城縣質量計量檢驗檢測所負責同志介紹,李紅光同志是該所多年以來的勞動模范和先進典型,也是長期以來負責全縣范圍的電子氣車衡檢定、校準及技術服務工作的業務骨干。近五年來,李工和他帶領的業務小組累計檢測各類電子氣車衡600余(次),調解因稱重失準導致的計量糾紛50多起,配合執法機構進行計量監督檢查20多次,個人獲得質監系統和縣委、縣政府表彰十多次,他所負責的業務室工作成績年年名列系統前茅。二十余年來,該同志的勤奮、努力和默默的奉獻得到了單位領導、同事和企業計量負責人的肯定和贊賞,而此次實實在在為受災企業送去的技術救援,更是博得了受災企業老總、員工的交口稱贊。
面對眾多的贊許,“老計量”并沒有因此停下災后救援的步伐,他表示,現在是幫助受災企業恢復生產的關鍵時刻,多修復一臺大型電子衡器,就是對縣委、縣政府和谷城質監系統積極開展救災活動,最大最有效的響應和支持。(虞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