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部門重點承擔著食品生產加工和特種設備“兩個安全”的監管任務。目前,淮安市淮安區共有151家食品生產加工獲證企業,587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和1459多臺件特種設備,近年來,該局秉承“安全第一”的宗旨,始終將“兩個安全”作為質監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持了全區多年兩個安全零事故的良好局面。
一是兩個安全責任全面落實。積極與區政府聯系溝通,將“兩個安全”考核指標列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通過簽定責任狀等措施,強化企業主體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落實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主體責任。全區151家獲證食品企業均遞交了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承諾書。與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簽訂《安全責任告知書》,落實了企業安全責任。推行兩個安全片區監管模式,根據監管區域實際情況,將全區劃分為城區、渠南A、渠南B、渠北、運西五個片區,分別由一位班子成員及相關科室、單位負責,將監管責任落到實處。
二是監察監管效能不斷提升。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的生產使用單位應當履行的法律義務與責任為基礎,開展分級監管、使用單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標準化以及閉環監管工作。全區共對26家使用單位進行了分級管理試點。共有330家單位開展了安全標準化管理,并建立了工作檔案。推動420家企業開展隱患自查自糾。推行“閉環管理”監管辦法,使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在工作程序上形成封閉,真正實現事故隱患“發現一起,消除一起”的目的。食品安全監管重點突出誠信體系和監管體系建設,形成市場準入、質量監督、缺陷產品召回環環相扣的閉環監管與企業誠信自律相結合的良性機制。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中導入信用體系工作試點,建立統一管理、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機制。在全區151家食品及相關產品獲證企業中全面推行分類、分級、分等監管(即三分監管),積極實行食品生產監管、稽查執法、技術服務的“三位一體”綜合監管模式,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是安全專項整治強力開展。針對食品監督抽查、日常監管和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發現的突出問題,按照“四查、四建、四落實”要求,全面開展重點地區、重點產品、重點企業的集中整治。通過深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組織食品安全大檢查、開展加工食品專項整治、完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防范和應急機制等措施,圓滿完成了供應世博會食品、重大節慶活動食品安全保障等任務。2011年,組織開展了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并結合楚州區國家衛生城市復檢工作,將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納入整治范圍,逐步走上法制管理軌道。特種設備整治方面,先后開展了“土鍋爐”、壓力管道、特種設備安全百日督查等10多項專項整治活動。累計拆除浴室用鍋爐60余臺、整治各類鍋爐100余臺次,每年均對本轄區12家氣瓶充裝站和2家氣瓶檢驗站進行整治,普查整治壓力管道約29.5公里,整治有特種設備的化工企業50家、排查整治特種設備200臺,對80余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進行隱患排查與整治,全區共排查特種設備安全隱患約40余個,嚴重隱患7個,所有隱患均督促企業進行整改,保證了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為打造平安楚州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李宏先 張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