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講堂 大成效
無錫檢驗檢疫局“檢驗員大講堂”凸現蝴蝶效應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提交紐約科學院的一篇論文中提及,“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意思是說,一個微小事件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結果。2012年,無錫檢驗檢疫局通過開設“檢驗員大講堂”,不但培訓工作顯現新亮點,因“蝴蝶效應”的作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也呈現出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新格局。
偶爾扇動的翅膀
2012年初,無錫局各機電工作點的負責人召開了一次業務協調會,會議的焦點集中到一個問題上:為貫徹GHS制度(全稱“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質檢總局將大量化學品新調入法檢目錄,以機電產品為主要檢驗品種的無錫局工作點分散,面臨危險化學品檢驗人員急缺的問題。等上級培訓、等進人,時間上顯然等不及;把所有工作點的業務都集中在一兩個人手上,也缺少可操作性。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了利用本局危險化學品檢驗在崗人員,對相關崗位人員實施內部培訓的辦法。
為了幫助培訓對象順利開展此項工作,業務條線和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對這次培訓給予了高度重視,對培訓要點、課件內容進行了認真的篩選,并對確定的講課老師進行了講課技巧的培訓和演練。經過近一個月的精心準備,由工作三年、知識結構相對較新的大學生小孔擔任主講的《GHS制度講解:進出口化學品檢驗監管要求》培訓班如期舉行,全局20余名檢驗員參加了培訓,分管領導和業務專家組成評價小組對課程進行了點評。培訓過程中,既有講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也有臺上臺下的交流與互動,還有評價小組對課程的點評,這種針對性強、有講有評的形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熱捧。大家對年輕同志擔任講課老師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年輕人口齒伶俐、條理清晰、知識面寬、講課手段多元化,對老檢驗員而言,是一種思考過程的全新體驗。
靈感往往來自于一瞬間。在大家熱烈評議這次培訓的同時,一個思路正在無錫局有關部門的腦海中悄然成形:能不能形成一種內部培訓機制,利用本局資源實現全員培訓的同時,為年輕同志搭建展示平臺,培養一批自身過硬、能幫會教的業務骨干?
一次偶然的扇動翅膀,促成了培訓方式的重要改變。
空氣系統發生了變化
在局領導的支持下,經過一番集思廣益的討論,“檢驗員大講堂”在無錫局拉開了帷幕。“大講堂”由各個業務條線推薦年輕同志擔任講課老師,按照選我之長、錯位發展的原則確定各自的講課主題,每個季度面向本條線開設三至四期講座。由于業務條線的介入,講課老師得以選準配強,講課主題緊貼業務實際,相對固定的培訓時間也讓很多同志有了統一的學習規劃。
半年多時間里,無錫局共舉辦“檢驗員大講堂”15期,參與人數近300人次,共有15位業務骨干走上講臺擔當講課任務,平均年齡不到32歲。從講課思路的梳理到歷史數據的整理,從講課教材的設計到講課技巧的學習,對于年輕的講課者而言,這個過程是不一樣的溫故而知新,分享的樂趣讓課程變得縝密而富有感染力:有些講課者巧妙地利用實物與聽眾進行互動,請老檢驗員現場“找碴”;有些講課者則以生動的圖片,展示了系統內兄弟局遇到的各種案例,開闊了大家的眼界;有些講課者在每一節后進行及時的小結,提綱契領式的方式幫助大家有效的記憶和理解。培訓不再是枯燥而乏味的講課,而是一種視覺、聽覺、感覺上都深受感染的美妙之旅。
由于改變了以往專家、學者在培訓輸出市場占主導地位的格局,對聽課人而言,對年輕人本身的關注轉化為對聽課過程的專注。而評價小組的出現,讓講課者在感受壓力的同時,也幫助管理層對全局各個專業領域的骨干力量有了新的認識,選人用人有了客觀的第一手資料。更讓人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頗具規模的師資庫、教材庫和試題庫正在無錫局逐步形成。
謀事貴在互利共贏。以內部培訓為目的的“檢驗員大講堂”,意義卻遠遠超過了內部培訓。在無錫局,由“檢驗員大講堂”引發的對相關工作的思考如同一股旋風,悄悄地改變著一些東西。
“扇動”引來了“颶風”
為積極貫徹省局“十二五”期間實現“管理決策科學化、執法手段智能化、服務發展效能化、技術保障精準化、干部隊伍知識化、組織文化特色化”的部署,無錫局以“六化”為方向,制定了《無錫檢驗檢疫局加快建設現代化強局三年行動綱要》,并將“干部隊伍的知識化”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如何讓老課題煥發新活力,無錫局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追本溯源。近幾年,無錫局在教育培訓工作方面可謂是新招迭出。從新進人員崗前實習制、條線定期業務交流到兩年一周期的能力驗證,“基礎培訓扎實化,業務培訓專業化,素質培養多樣化,能力考核系統化”四路大軍的每一個點滴都凝結著無錫局黨組育才、聚才、用才的良苦用心。如果把這些做法梳理后有機地整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系統,也許就是找到實現目標的關鍵所在。
無錫局決定把“檢驗員大講堂”作為建立全局教育培訓體系的切入點。利用“檢驗員大講堂”,分期分批分專題對業務人員進行輪訓,形成一套有師資、有課程、有題庫的“知識更新系統”;在實施全員培訓的基礎上,按照基礎條件和持續提高兩方面的要求,對崗位資質進行排查,以“崗位資質識別系統”確保一人雙崗符合率達到70%以上,為人員輪崗和AB角工作制奠定基礎;將現有的能力驗證活動整合建設成“能力驗證系統”,每年選取兩至三個專業進行重點考核,督促干部職工常學常新;持續推進“金字塔”人才培養計劃,以后備人才為主體的“人才儲備系統”可以為事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此外,無錫局還計劃利用計算機管理手段,建立一套專門的“培訓管理信息系統”,確保培訓體系長期、有效、穩定地運行。
秋的收獲源自夏的孕育。從開辦“檢驗員大講堂”到建立“4+1”教育培訓體系(知識更新系統、崗位資質識別系統、能力驗證系統、人才儲備系統,以及培訓管理信息系統),是偶然,也是必然,是無錫局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理念升華。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局的過程中,無錫局將秉承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用好用足每一種放大效應,使全局教育培訓工作再上新臺階。(周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