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沭縣人民政府縣長 程守田
位于山東省東南部魯蘇交界處的臨沭縣,因瀕臨沭河而得名。全縣轄8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87個行政村居,63萬人口,總面積1010平方公里。臨沭是中國鉆石之鄉、“爭創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先進縣”、中國柳編之都、全國雙擁模范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中國優秀文化休閑旅游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全國企業成長環境十佳縣、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先進縣、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縣城。
近年來,臨沭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以質取勝、質量強縣的理念,提升發展質量,提高生活品質,增強縣域核心競爭力,促進了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通過實施品牌強縣戰略,建立了體系完善的品牌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工作機制,形成一批品牌影響面廣、經濟帶動力強的名牌產品。截至目前,臨沭縣累計爭創了中國名牌產品1個、中國馳名商標5件、地理標志2個,省著名商標19件、省名牌產品12個,4家企業榮獲市長質量獎,肥料產業標準聯盟在全省推廣。今年,臨沭縣政府又確定了推進質量強縣建設的新目標,并將強化質量支撐體系建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深入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品牌臨沭,使全縣品牌建設再上新高度。
突出“三大”重點領域品牌建設
(一)做強工業品牌
作為大型的肥料生產基地,我縣將進一步整合提升肥料產業品牌。促使企業創新肥料質量管理措施,引導全縣肥料行業加快實施“臨沭化肥”聯盟標準步伐,規范肥料企業商標標識使用,積極扶持肥料商標申報省著名商標,推動我縣領跑全國新型肥料研制和產業化發展,爭創全國“優質化肥生產基地”。
臨沭縣杞柳栽培和加工歷史悠久,在開展柳編加工業國內品牌創建基礎上,積極指導柳編企業爭取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立足“臨沭柳編”這一特色產品的獨特優勢,規范“臨沭柳編”地理標志宣傳使用,制定詳細的使用規則,統一質量標準、包裝式樣、質量檢測方法等指標,加快柳編出口品牌創建步伐,打造全國柳編行業的制高點。
增強我縣機械制造產業品牌拉動力。不斷完善機械制造業產學研聯合創新體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引導“力士德”商標爭創知名品牌,積極爭取更多的“臨沭制造”占領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大力培育鋼材加工業品牌。以現有企業中具備一定條件、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作為品牌重點培育對象,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品牌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引導企業推進制度、技術、管理創新,夯實企業品牌培育基礎。同時,推進新興產業品牌建設。立足我縣新興產業強勁發展的勢頭,重點扶持發展裝備制造、照明電子、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新興產業知名品牌,促其做大做強。
(二)做大農業品牌
加快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我縣按照“依托資源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要求,進一步創新茶葉產業發展理念,樹立大品牌、大產區意識,對全縣茶葉品牌進行整合扶持,全面實施茶葉安全標準化生產,開展茶葉產品“三品一標”認證來提升茶葉產業的產品質量。依托全縣花生產業資源優勢,推動花生產業優化升級,通過發揮花生協會、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用,促進花生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打造“臨沭花生”品牌。進一步加大葡萄、草莓、蒙山紅桃等林果和蔬菜業的品牌扶持力度,大力推進綠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目前,我縣已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大力推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格局,全面推進“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商標”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促進農業生產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提升農產品競爭優勢,實現農業品牌化經營。我縣積極引導企業等生產經營主體增強品牌意識,鼓勵支持農產品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特色農產品的企業、合作組織等注冊商標。對現有品牌進行整合,選出一批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農產品,積極推薦認定品牌,做到成熟一個,推薦一個,力爭培育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等主體作用,實行統一標識、標準、包裝、銷售,并有效整合品牌,實現品牌共享,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標志品牌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體、基地建設為依托、農戶參與為基礎”的農產品品牌產業化發展格局。
我縣堅持把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為促進農業產業化優化升級的平臺,著力發展大項目、深加工項目,加快培植拉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著力擴大農產品品牌基地輻射效應,加快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品質,把標準化建設與品牌創建有機結合,逐步增加無公害和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以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為中心擴大輻射效應。
(三)做足服務業品牌
近年來,我縣把推進服務業發展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有力抓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健全完善生活性服務業、深入推進文化旅游業,全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城鄉市場繁榮活躍。依托“山水互融”旅游開發格局,大力挖掘山、水、石、史等資源,積極開展旅游類商標注冊,打造觀光、文化娛樂、商務度假、紅色旅游品牌,推動旅游產業全面升級。
我縣積極推進鐵路物流園區建設,壯大魯東南物流基地等企業規模,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打造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城鄉、連通全國的物流品牌。在有條件的物資企業中大力推行標準化工作,引導企業規模經營,打造一批服務理念先進,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爭創“服務名牌”企業。
健全完善生活性服務業,培育房地產品牌。提高房地產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督促其嚴格遵守質量標準,提升房地產基礎工程和配套服務品質,實現從經營品牌到塑造品牌轉變,促進城鄉市場更加繁榮活躍。
強化“四項”工作措施保障品牌建設
(一)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質監、環保、工商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質量強縣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宣傳引導,要求各鎮街、部門認真學習、宣傳有關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等領域的法律法規,牢固樹立質量強縣思想,增強全民的質量法制觀念。
(二)緊緊圍繞“質量強縣”這一主線,積極引導企業建立自我約束機制,促進企業內部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引導企業增強爭創品牌、發展品牌的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企業品牌意識和爭創名牌的積極性,督促企業制定品牌創建目標和計劃。鼓勵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能支撐和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龍頭品牌企業,向創建國際品牌的目標邁進,努力打造國際品牌。積極搭建品牌創建平臺。為企業提供品牌創建、法律維權等方面的服務,積極為企業搭建品牌創建平臺。根據培育一批、認定一批、發展壯大一批的原則,制定品牌培育工作計劃,構筑梯次推進、動態發展的培育模式。
(三)大力營造推進品牌強縣工作的良好環境。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設立品牌戰略專欄,重點介紹品牌政策、品牌產品。積極舉辦或參與品牌發展與保護論壇,加強與權威學者、有關職能部門、全國知名企業的聯系與溝通。進一步加大對品牌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打假保品牌活動,維護品牌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企業創品牌建立一個公平、公正、規范、有序的成長環境。
(四)建立健全品牌激勵政策和經費保障制度。加大對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品牌企業的扶持力度,縣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拿出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用于品牌建設工作,對獲得名牌產品、馳(著)名商標、質量獎等品牌,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活動的企業或部門給予獎勵。
實施品牌戰略關系到臨沭的興衰和未來。當前,臨沭正以質量、誠信、品牌為主線,以打造國家優質產業基地為目標,全力推進品牌強縣,建立完善政府領導、政策引導、部門聯動、行業推動、企業主體、品質提升等機制,力爭使臨沭主要產業總體水平達到或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積極促進更多的“臨沭制造”占領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