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監管水平 實施有效管理
——改進電梯安全監察工作探析
提 要
對電梯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確保電梯安全,現在已經成為質監部門的一個重要責任。本文作者提出對電梯監管要改保姆式的監管為安全監察,變被動監察為主動服務,并結合其實際工作,進行了分析探討。
□ 陳新輝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電梯數量不斷增長,電梯運行安全問題與人們緊密聯系,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為了加強監管,各地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電梯安全管理辦法。質監部門作為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部門,對電梯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負有重要責任。近年來,我們福建省南平市質監局直屬分局深入調研,不斷探索研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經驗、做法。
改保姆式監管為安全監察
“保姆監管”,就是以“保姆”的方式對對象進行監管。就電梯而言,監管者要承擔起監管對象的一些責任、義務,導致主次不分、責任不清,各方責任沒有落實。
“安全監察”,特種設備的唯一一部法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其中對“監察”兩個字的釋義為監督(督促)考察及檢舉。如果面對的目標是設備,可以解釋為監測、監視、監控、檢查等。質監部門對特種設備是進行安全監察而不是監管,回到正確的安全監察就要擯棄保姆式的監管。
首先,理順關系,落實責任。一是要理順電梯使用過程中的各種關系:產權單位、使用單位、維保單位、檢驗單位、監督單位,劃分出明確的管理方(產權方或使用方)、維保方(維保單位)、檢驗方(法定檢驗單位)、監察方(監督單位)。二是根據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電梯安全管理辦法》,我們印發了《住宅電梯安全管理運行各方職責須知》,確定每部電梯的產權單位和使用單位以及維保單位,明確了使用單位為電梯的責任人,應當履行法定的義務和責任以及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并通過多次改進,以漫畫的形式加以宣傳,讓群眾一目了然。三是對每臺不確定使用單位的電梯予以強制封存。對產權不清晰、無物業單位也無業主委員會的電梯及時通知當地居委會,并張貼公告向每個業主說明,在規定的時間如沒確定使用單位,就依照相關規定對該電梯予以強制封存。
其次,強調重點,明確監察。明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主要職責是抓源頭,落實使用單位主體責任,擯棄以電梯臺數定人,以檢查率100%為目標的工作。
加強對重點單位的電梯安全監察,把大型商場、人員密集區域、醫院、學校等確定為重點區域,重點檢查這些區域的各方責任是否落實,并采取多次檢查方式讓使用單位進行整改,消除隱患。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及監察,專門舉辦物業公司及使用單位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班,確保人員持證上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識。重點監察屢次發生投訴舉報及檢驗不合格的電梯,要求維保單位加強維保,對確認不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的電梯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強制封存。
不定期對檢驗單位檢驗過程進行監察,對新安裝的電梯驗收竣工過程進行監察,查看檢驗單位是否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檢驗及驗收,查看檢驗單位是否存在違反相關規定的做法,并不斷加強對維保單位的安全監察。
變被動監察為主動服務
被動監察意為發生情況后進行監察并善后處理,這樣就給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造成了很多被動情況,不能主動發現安全隱患,并及時排除;對情況不了解,在新聞媒體介入后不知所措,事態的惡化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為此我們在電梯安全監察方面提出了“早介入、早發現、早服務、早消除”的工作思路。
首先及時發現,消除隱患。一是認定何為拒檢電梯。當檢驗單位上報某小區電梯拒檢時,監察單位第一時間去現場了解情況,對開發商、物業公司、小區業主、當地居委會進行詳細了解,并予以協調。當場不能解決的,及時召開溝通協調會,避免事態擴大化。二是處理檢驗不合格且超期未整改的電梯問題。先與檢驗單位、業主委員會或小區物業溝通,通過張貼一次提示、二次提示,三次公告的方式告知小區全體業主,電梯未年檢存在安全隱患,最后再采取強制措施,避免發生群體性的事件。三是要求檢驗單位及維保單位發現安全隱患或使用單位未設置管理人員的及時上報,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監察,督促其整改到位,并通過物業協會對該公司予以通報。
其次,構建網絡,實施救援。《福建省電梯安全管理辦法》規定乘客被滯留電梯轎廂不能超過1個小時。因維保單位駐點問題,在一些偏僻的地方雖能1個小時趕到,但乘客滯留電梯轎廂心情迫切,遇到病人及老人小孩等將有可能造成人員傷害事件。我們充分考慮到相關情況,構建網絡,實施第一時間救援。
一是成立特種設備應急處置專家組。選擇經驗豐富、盡職盡責的電梯維保單位負責人為電梯應急處置專家組成員,明確專家的職責、義務,在發生事故時帶上專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解決問題。
二是充分發揮電梯安全管理人員的作用。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大多為物業公司保安或樓管員,基本都是24小時值班,發揮好他們的作用,才能第一時間將電梯轎廂門開啟,對滯留人員實施救援。
三是構建同一地區電梯維保安全救援網絡。要求在同一地方開展電梯維保業務的維保單位互通互聯,相互有聯系電話,有互相幫助的機制,共同開展電梯應急救援事項,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員不足或第一時間趕不到現場的缺陷。
四是打造縱、橫向電梯事故救援體系。要求監管、檢驗人員通訊24小時暢通,在接到電梯困人報告的第一時間聯系到維保單位,并趕往現場參加救援;與當地政府溝通,對當地的消防官兵每年進行一期的電梯困人救援培訓,提升救援效率。
我們在電梯安全監察方面的做法,是在遵循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下進行的探索,希望能對促進這一工作有所助益。
(作者單位:福建南平市質監局直屬分局)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