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東方浦江美
——上海檢驗檢疫事業科學發展紀實(七)
本報通訊員 李海峰
第七篇章 文化,永遠的精魂
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源,文化是開拓進取的精氣神。
2007年以來,上海檢驗檢疫局黨組在質檢系統內率先提出“文化強局”戰略。五年來,凝聚專家學者和全局同志智慧,該局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展、體現質檢特色、扣準質量主題、反映上海面貌的文化建設模式,并在實踐中提煉出“敬德、尚譽、人文、超越、幸福”的上海檢驗檢疫核心價值觀,形成了“崇檢盡責、服務至上”的上海檢驗檢疫精神。
五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是電光火石、白駒過隙的一瞬間,而在上海局文化興檢的發展史上,卻綴滿了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星辰——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將該局設為全國第一家“機關黨的建設科學化現場教學點”,2009年以來,先后開展了7次現場教學,27個中央直屬機關、32個部委的機關黨委書記、專職副書記,28個省市的宣傳部、組織部副部長等300多名領導干部前來觀摩、考察、學習、指導。
在全國質檢系統內率先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導入黨建工作,實現業務、行政和黨建質量管理的多合一規范化建設。
2010年,3個集體和4名個人在世博會保障中獲得黨中央、國務院聯合表彰,為質檢系統贏得國家最高榮譽。
五年來,上海局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創新實踐,推出“強基創新‘七一’工程”,榮獲全國首屆“優秀基層黨建創新案例獎”,成為全國質檢系統唯一獲得該類獎項的單位。
2011年,上海局機關首獲、外高橋檢驗檢疫局蟬聯“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由該局干部職工自編自演、精心打造的首部反映質檢工作的電視音樂片《國門家門》,榮獲上海市“五一”文化創作獎,并成功“登陸”中央電視臺。
2012年6月,洋山檢驗檢疫局黨總支榮獲“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成為上海市市級機關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10月30日,上海局8個集體和5名個人榮獲上海口岸文化建設“優秀組織獎”、“突出貢獻獎”等多項榮譽。
近兩年來,上海局主動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在省部級以上媒體播發新聞800余條,其中新華社80篇次、《人民日報》8條、中央電視臺29條、主流門戶網站轉載數萬次。
今年9月,由上海局和新華社上海分社聯合主辦的大型圖片展在上海圖書館成功舉辦。展覽運用近300幅鮮活的照片,全景式、多角度展現了上海檢驗檢疫人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一幕幕精彩瞬間。為期7天的展覽吸引了包括地方政府、部隊、市民、學生在內的4000余名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觀看。
一名曾在質檢領域工作多年的政協委員看完圖片展后深有感觸地說:“上海口岸質量監管工作體量之大、挑戰之多、強度之高,令人連連稱奇;上海檢驗檢疫人面貌之新、精神之滿、干勁之足,令人滿意放心……”
上海局紀檢組長包生良說,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不僅塑造了上海局在系統內外的新面貌和新形象,更進一步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全局上下“爭先進、作優秀”的意識已經幻化成每一個干部職工內心深處的自覺需求,成為上海檢驗檢疫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這一切,正如剛從河南赴滬履新不久的上海局副局長周舉文所見所感:俯瞰整個上海,一場“二次創業”的史詩巨篇正在上演——
隨著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加速推進,機場空港、外高橋港、洋山深水港及其所屬保稅區一體化整合步驟提速,“三港三區”聯動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面向一線、檢力下沉,上海局緊跟口岸轉型升級的步伐,對位于三港三區范圍內4家分支機構的建制、場所和人員予以優化調整。今年以來,率先派員進駐空港綜合保稅區,率先實現洋山保稅港區擴區后的查驗運作,率先完成食品和化妝品等檢測資源在外高橋保稅區一線的配置。
浦江西岸,北外灘國際航運服務區。上海局航交所辦事處進駐新落成的“一門式”口岸通關服務中心,這個主要進行外埠貨物口岸換證查驗的作業部門從精神面貌到服務水平都煥然一新。
在黃浦江和長江交匯處的吳淞口,一座被譽為“東方之睛”的現代化超級郵輪母港碼頭正式對外開放,從口岸設施配置到郵輪預靠檢疫,寶山檢驗檢疫局和地方有關部門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協作機制。如今,“東方之睛”正和形如“一滴水”的上海國際客運中心組成上海郵輪經濟發展的“雙引擎”。
而在鬧市深處,浦江檢驗檢疫局研究設立世貿商城貿易便利化“一站式”工作點,助推大虹橋地區會展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在同步落實已在浦東新區實施的各項檢驗檢疫試點政策后,這一區域必將成為上海中心城區轉型發展新的“增長極”。
黨的十八大前夕,上海局一口氣和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市長寧區政府、東方國際集團等構建新型合作機制,并繼續深化與上海航天局、海洋大學、《解放日報》等單位的合作,通過文化交融和業務協作,上海檢驗檢疫人主動融入上海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進一步吸收各方有益資源,從而實現檢驗檢疫事業在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更遠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后 記
十年發展史,五年輝煌路。
在科學發展的光輝指引下,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重民生、求轉型、謀創新、塑精魂,上海檢驗檢疫事業櫛風沐雨、碩果滿枝。查食品、援災區、抗甲流、保世博、抓科研、廣合作、興文化,從寧波調任上海的五年以來,徐金記帶領他的團隊,打的都是硬仗,拼的都是真功夫。有人這樣問老徐,愿否?值否?徐金記淡然一笑,緩緩道來,上海素來是潮頭所在、風氣之先,中央寄予厚望,人民熱切期盼,上海檢驗檢疫人唯有鞠躬盡瘁、絲毫不能懈怠……
窗外,美景如畫,楓葉正紅,金色的陽光照耀著靜靜的黃浦江,滔滔的江水晝夜不息,一路向東。
記憶的音符緩緩停息復又躍然而起。透過巍峨的國門,我們仿佛看到,在那繁華深處、口岸前沿,一群意氣風發的國門衛士,正高擎“崇檢盡責、服務至上”的大旗,在轉型發展、執檢為民的通衢大道上策馬揚鞭、一路飛馳……《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