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現場 同步打分
——青島市質監系統行政執法比武決賽紀實
□ 本報記者 梁 麗
11月7日13︰00,燈光、音響、攝像、導演以及各組工作人員準備就緒,一位記者打扮的男子走上舞臺,他撥通了12365質監投訴舉報電話:“喂、喂!是12365投訴舉報中心么?我是電視臺的記者,我們在調查采訪中發現一個叫香滿樓的醬油廠有些問題,我們懷疑他們是造假的窩點,我們向你舉報,我們正在現場等待你們!”此時,觀眾在大屏幕上看到攝像機鏡頭切換至了“青島香滿樓調味品有限公司”的廠牌。青島市質監局嶗山區分局3名執法人員攜帶投訴舉報單入場,他們向記者了解了情況之后,準備進入企業。此時操著一口青島腔的中年婦女上場:“你們在吆喝什么?”執法人員立刻向該女子亮出了執法證件:“同志您好,我們是青島市質監局嶗山區分局的稽查執法人員,這是我們的工作證。我們接到消費者舉報,請您配合我們的例行檢查。這是電視臺的記者,他們將現場報道我們的調查取證工作。”經過再三的溝通,執法人員與攝影記者一同進入了企業的生產車間。架設在生產車間的攝像機準確地將畫面傳輸到了大屏幕上。以上這一幕發生在11月7日13︰00,青島市深圳路173號的質監陽光大廳被臨時搭建成了能容納300余人的陽光演播大廳,青島市質監系統行政執法比武決賽已經正式開始。
據介紹,早在9月份,青島市質監局各單位就開始了培訓和初賽的選拔活動,11月2日,通過閉卷答題的形式最后選出a黃島分局、即墨市局、四方分局、嶗山分局、萊西市局和城陽分局6支代表隊參加11月7日決賽。比武決賽采取的是模擬現場執法的形式,由每個參賽隊進行現場執法情況的展示,評委們根據參賽隊員的執法程序、現場檢查方法、發現問題的準確性、應急處置情況、回答媒體提問等幾個項目共計23個考點進行綜合評判打分。最后,根據復賽與決賽的成績決出團體一、二、三等獎,并現場頒獎。
此次執法比武決賽有兩大亮點。第一大亮點是采取了模擬執法現場的形式,在青島市電視臺專業技術人員的協助下,利用5部攝像機同時工作,實現了現場傳輸聲音、影像和畫面切換,使在演播大廳的觀眾通過大屏幕看到參賽隊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另一大亮點則是,在比賽過程中,受邀的專家親臨執法現場打分,現場評分更接近于執法實際,評分結果更加準確和科學。通過大屏幕,記者看到參賽隊員在25分鐘的調查取證中分工合作,他們認真檢查了生產車間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庫以及鍋爐房,并讓企業負責人提供了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在現場拍照取證后,將發現的問題一一記在本子上。規定的25分鐘現場執法時間結束,執法人員再一次回到陽光演播大廳。記者向執法隊長提了兩個問題:“第一,請問今天的執法情況怎么樣,第二,如果沒有媒體的舉報,假冒窩點是否就逃過了執法人員的監督,那么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問題如何保證?”在稽查隊長回答完問題以后,記者又向兩名執法隊員提出了問題:“請回答執法檢查現場需要哪些執法措施,需要制作哪些文書?”隊員回答問題的情況由演播大廳的專家評委打分,再與現場評委打分相結合,給出參賽隊最后的得分。泰安市質監稽查局副局長田烈斌認為,本次比武在組織運作、模式創新、隊員形象等方面都很好地展示了質監系統行政執法的能力和素養,命題中一共有23個考點,涉及業務知識、執法程序、現場應對能力等方面,尤其是能力測試要求執法人員在現場執法既要能夠切實發現企業違法問題,更要講究策略。
青島市質監局副局長叢春雷表示,行政執法是質監系統的一項重要職能,執法水平的高低事關人民群眾利益和質監形象。此次行政執法比武活動是青島市質監局2012年加強全員培訓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對前期法律法規理論知識培訓的進一步深化,目的是全面提高質監系統行政執法人員熟練掌握執法程序,不斷增強證據收集能力、文書制作能力、案情研判能力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進而提高全系統的行政執法水平。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