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行動指南,必將給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帶來深刻變化。科學發展,既是一種執政理念,也是一種發展路徑,更是全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和愿景。就當前我國的發展水平而言,全面完成科學發展的任務還相當繁重。
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發展就要講究質量,把質量作為發展的生命線,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作為質量管理部門,質檢系統在促進科學發展的進程中責無旁貸,當仁不讓。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必須維護和提升產品質量,讓人民群眾放心消費、安心生活。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就意味著實現速度和質量的統一,把以質取勝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需要質檢部門發揮職能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優質資源向優秀產業和企業流動,增強發展的活力和效率。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質檢部門積累了一定的人才、技術資源,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工作手段,形成了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能力。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質檢部門只有立足法定職責,更加積極投身于科學發展的偉業,才能在未來格局中找準自身定位,實現自我蛻變與新生。
推動科學發展,就要促進政府以質興業。百年大計,質量為本。質量安全是關系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福祉的大事,也是對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質檢部門應發揮牽頭聯系作用,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地方政府的倚重和支持。今年以來,寧夏局采取了一系列舉措,著重增強地方政府對質量工作的主導責任。組織承辦了國家質檢總局與寧夏自治區政府首次合作備忘錄聯席會議,提出深化合作的工作措施,在推進“質量興寧”上取得豐碩成果。與自治區質監局共同起草全區《關于貫徹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提出設立政府質量獎等具體措施,即將以自治區政府名義發布實施。與靈武、中寧等地方政府簽署檢地合作協議,搭建起更為廣泛的檢驗檢疫工作平臺,共促當地特色優勢產業質量提升。
推動科學發展,就要幫扶企業以質求強。作為產品生產者的企業,只有致力于品質的持續提升,才能做大做強做久。在經濟轉型期,我國企業承載著質量提升的國家責任,從數量擴張向以質求強的轉變尤為迫切。對此,質檢部門需注意把握好監管與服務的平衡點,一方面要激濁揚清,規范市場秩序和企業行為,加速優勝劣汰;一方面要雪中送炭,幫助企業解決成長中的問題,實現扶優扶強。寧夏局通過實施分類管理引導企業提升質量,目前全區已有1家企業獲得出口免驗資質,2家企業被評為檢驗檢疫信用AA級企業,6家被確定為一類監管企業,28家被評為二類監管企業,質量水平高、恪守誠信的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們還日益強化標準、認證、檢測技術等手段,針對企業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與企業一道打造質量競爭力。
推動科學發展,就要服務外貿以質取勝。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這是黨和國家對質檢部門寄予的殷切期望、提出的具體要求。今年9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簡稱“兩區”),標志著寧夏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為支持“兩區”建設,寧夏局通過深化部門合作、檢地共建,完善口岸功能,共同搭建開發開放的平臺,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全區范圍內廣泛推廣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以高標準帶動重點產業升級轉型,中寧出口枸杞示范區入選國家級、靈武出口羊絨示范區高位起步。注重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結合職能向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建設性建議,有針對性地研究檢驗檢疫業務工作,竭力打造內陸開發開放戰略新高地。
推動科學發展,就要引導公眾以質為先。人民群眾直接承受著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帶來的各種效應,也必然成為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離開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質量強國建設將如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寧夏局不斷強化“人民質檢、質檢為民”的價值取向,把同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貫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實踐中帶頭尊重消費者的利益訴求,暢通12365熱線、門戶網站等監督舉報渠道,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讓公眾成為質量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發揮質量專業優勢,利用“3.15”、質量月等載體,引導公眾消費“以質為先”,自覺摒棄貪圖小便宜的陋習,增強抵制假冒偽劣商品的意識和鑒假維權的能力,形成有品味有質量的消費觀。
質量興,則百業興;質量強,則民生安。科學發展觀所寓意的發展,正是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立足科學發展的大勢、融入科學發展的大局、推動科學發展的大業,質檢部門就能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再鑄新的輝煌。
(寧夏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