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質量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基本保障,抓好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為切實提高前旗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質監局工作人員深入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一線,掌握真實情況、分析存在問題、提出發展對策。
烏拉特前旗食品生產企業及小作坊現狀是: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QS認證)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34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57家,建立食品動態檔案91份。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特點是:加工經營地點大多都在農村、城鄉結合部和城區的背街小巷、居民住宅區等;加工經營方式多數是現做現賣式的,少數則采取在偏僻的地方進行加工,成品運送到市場、小型超市或酒店進行銷售;加工經營人員多數是農民和城市下崗工人,文化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誠信意識不強,自身不講究衛生,以謀生為主要目的,流動性比較大,所以加工條件普遍不符合要求,食品質量無法保證。故近年來查處的食品違法案件多數是食品加工場所衛生條件差,臺帳記錄不全等,還有少數違法添加的不法現象。針對此種現象,該局在辦理食品違法案件時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深入檢查與突出性檢查相結合。對所有生產車間、庫房檢查,嚴格規范其生產條件,對可能隱匿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的場所,要翻箱倒柜的查,決不能只詢問、“走馬觀花”式的檢查。清晨6時左右屬于地產食品批發銷售的高峰時段,故該局執法人員在檢查之前不走漏風聲,以蹲坑的方式對集貿市場內蔬菜銷售門市部及零售批發商進行了突擊性檢查,讓個別商販無伺機作假的機會。
二是及時發現,追根溯源。由于前旗烏拉山鎮正處于棚戶區改造時期,有許多食品加工小作坊現已遷址,監管人員查找困難,通過線人舉報、聯系派出所管片民警、查詢村長、村民等方式進行了認真查找,及時發現,嚴厲打擊違法制造存儲非法添加物的“黑窩點”,堅決搗毀地下銷售渠道。
三是建立快速溯源機制,落實登記備案制度,抓好四個關口。登記備案制度就是所有食品加工企業使用添加劑,必須向質監局登記報告,食品生產所用添加劑不能有秘密。四個關口,即:第一個是添加劑購買關,必須出證出票,必須批批有證明;第二個是添加劑保管的出入庫關,專人保管,專人登記;第三個是添加劑生產過程中的使用關,專人使用,專人登記;第四個是出廠檢驗關。針對在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
四是根據質監部門的職權范圍,對違法生產單位可以采取最直接的處罰方式即“查封”,而“取締”則涉及到工商、衛生等其他職能部門的職權,為此采取了“聯合治理”這種最有效、最徹底的整治方法。今年該局就與旗工商局聯合搗毀了3個食品加工“黑作坊”。
五是借助鄉鎮協管員力量實行跟蹤監管。由于鄉鎮協管員對當地的小作坊情況了解,掌握信息及時,與小作坊業主的聯系直接,且溝通也更為容易。因此,通過這些協管員及時掌握信息,將各種違法現象扼殺于搖籃之中。
六是加強宣傳報道力度,開通24小時“12365”舉報投訴電話。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特別針對小作坊和食品加工企業進行了集中宣傳培訓,使其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自覺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今后,該局還將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貫,把《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與保障食品安全和日常監管相結合,并作為執法檢查工作的主線貫穿始終。(趙林芬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