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質量和效益上來。”1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今后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這都充分凸顯出黨中央對今后質量工作的重視和期待,也預示著質量工作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必將大有作為,這讓所有質監戰線上的同志倍受鼓舞、倍感振奮。
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成為當今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質監人如何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不負歷史使命,不負時代重托,打開質監事業發展新局面,創造歷史新業績?這是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一個新課題。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是統領,“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途徑。科技平臺和專業人才隊伍是質監系統一大特色,也是關系質監職能與發展命運的關鍵所在。質監發展需充分“磨利”質監科技人才優勢之器;“實干”保民生,助轉型,促發展之事。
自“十一五”大力實施“科技興檢、人才強檢”戰略以來,質監科技人才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硬件環境和軟件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但近來地溝油無檢測方法,國內汽車、奶業等行業標準落后于國際標準等熱點問題也暴露出我們科技前瞻性和主動性不足,人才培育長效機制不健全,領軍人物和成果轉化相對欠缺等問題,這勢必大大限制質監履職作用的發揮,影響質監事業的科學發展。
結合質監事業,加強科技人才建設,需要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的政策環境,創新培育機制,大力推進質監管理學科研究和質量技術學科建設,培育出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干部和技術過硬的科技領軍人才;全面完善新型產業標準化體系和計量體系,滿足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新型產業對計量、標準平臺的新需求,形成一套與國際接軌的計量體系和具有戰略優勢的標準體系;積極發揮信息化平臺作用,提升質量安全動態監管,質量風險預警應用,提高一線質量監管效能水平;合理整合檢驗檢測機構資源,加強與高校技術聯合,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完善特種設備、食品等領域的檢測手段,確保檢測技術與社會先進生產力發展需求相匹配,守護質監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2013年,是十二五的關鍵之年,是繼往開來的歷史節點。質監事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鞏固強化科技人才建設,提高服務民生、助推發展的能力水平,既是質監事業與時俱進、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浙江省臨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葛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