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通過計量創新服務經濟社會和產業升級
模式“摸得著” 便利“看得見”
本報訊 (記者沈 洪)近日,記者從廣東省質監局召開的全國計量知識競賽廣東省代表隊獲得集體一等獎和個人一等、二等獎表彰會上獲悉,該省質監系統各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和省級科研項目分別達3040個和13、69項,增幅分別是2009年的14%和124%、168%。這表明廣東省質監局幾年來構建先進的計量基標準平臺、加大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建設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來,廣東省質監局高度重視計量基礎工作,加快計量技術機構建設。目前全省質監系統計量實驗室總面積達176892m2,計量設備總值達80451萬元,增幅分別是2009年的21%和124%,引進博士44人,提升了計量工作的科研、檢驗、服務能力。
在推進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資源優化配置上,廣東省質監局通過將部分縣計量所合并到市計量所,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提高綜合實力。一方面,根據地方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專業優勢,通過規劃和合理布局,有重點地授權地方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圍繞服務新興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的需要建立了專業計量技術服務站;另一方面,爭取納入了地方政府產業發展技術服務平臺,獲得地方政府土地規劃和財政上的支持。如惠州市質監局根據仲愷高新工業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特點,在工業區成立了工作站,為2000多家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計量檢定和校準服務。
通過人才引進與TC/SC/WG等高端舞臺引入相結合,加強學術交流,開闊了檢測人才的國內、國際視野。廣東省計量院與華南理工大學通過合作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工程碩士班、合作申報科研項目,雙方聯合培養的第一批工程碩士,完成了三個省部級科研項目。廣州市計量院分別與多所國內著名大學合作建立實驗室,使科研工作有了長足發展。
在服務產業轉型升級上,廣東省質監局通過推動“三個創新”,提升了計量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一是創新服務模式,關注客戶需求變化,為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深圳計量院按照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服務模式要求,創造性提出了“產業計量”理論,幫助客戶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廣東省計量院實施客服業務流程標準化,提出了“主動零距離服務”概念,從接單、找單、發證書、儀器、核對到包裝等環節,實行一個窗口接件、一個窗口辦結、一個窗口服務的模式。二是創新服務手段,建設起標準統一、文明規范服務窗口。廣東省計量院通過打造“數字窗口”平臺,建立條形碼倉庫管理系統、短信發送通知系統、電話或網上查詢系統,為廣大客戶提供“看得見”的便利。廣州計量院引進物業管理公司、網絡科技公司、租車公司進行物業管理、IT設備及網絡維護等日常管理。三是創新服務平臺,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高效、公正、開放的計量檢測公共平臺。目前,全省建立在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共有90個,專項計量授權機構20個,建立在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最高計量標準有2775項,基本形成了一個覆蓋全省的量傳溯源體系。
據悉,廣東省質監局將加強計量技術機構發展方向和建設項目的規劃和調控,建立全省量傳溯源需求定期調研分析制度,定期評估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量傳能力和社會計量溯源需求的差距,合理定位省、市、縣三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和社會計量資源在整個量傳溯源體系中的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系統合力。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