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新跨越 邁向新征程
——遼寧鲅魚圈檢驗檢疫局2012年工作紀實
本報通訊員 倪爾權/文 趙立仁/圖
剛剛過去的2012年,對遼寧鲅魚圈檢驗檢疫局來說是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一年;是真抓實干、跨越發展的一年。這一年,該局緊緊圍繞“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十二字方針,牢固樹立“和諧、創新、安全、優質”理念,以“管理創新年”為總抓手,“創亮點、抓重點、破難點”,各項檢驗檢疫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走訪園區
黨組成員
服務經濟發展 當好“勤務兵”
遼寧鲅魚圈檢驗檢疫局轄區位于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的疊加區域,擁有遼寧沿海經濟帶42個園區中的三個重點園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為檢驗檢疫工作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此外,轄區也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水果出口基地、海蜇出口基地。2012年,為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扶持特色農水產品出口,該局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平臺,充分發揮檢驗檢疫職能優勢,努力當好“勤務兵”。
針對重點園區產業結構和貿易特點,鲅魚圈局主要領導帶隊分別走訪了鲅魚圈區、蓋州北海新區、仙人島能源化工區等沿海經濟帶重點園區。通過走訪調研園區建設情況,尋找檢驗檢疫服務的切入點,通過“一區一組”、“一企一策”等形式,為重點項目量身打造服務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是營口仙人島能源化工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計劃總投資達100億元。企業生產線所需機器設備98%以上要從國外進口,進口設備總額14億元。檢驗如此規模的進口大型成套設備在該局歷史上是第一次。為了保障設備符合國家對進口機械設備的安全、質量、反欺詐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該局實行全程跟蹤和“保姆式”服務,主動上門宣傳相關法規政策,了解企業進口設備狀況,為企業免費培訓相關知識,并建立檢企定期會商制度。同時,采取境外預檢驗和口岸到貨檢驗相結合的檢驗方式,制定科學規范的境外預檢驗大綱和口岸到貨檢驗方案,在嚴格把關的基礎上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保證了該企業價值2.7億元人民幣的設備順利通關。
鲅魚圈轄區出口水果占遼寧地區近一半的出口量。該局堅持“依托優勢,突出特色,創新提升”十二字方針,大力促進水果等農產品出口。為了保證質量安全,該局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的源頭管理模式,實行農業投入品專項管理,統一指導、統一配送、統一治理。同地方政府部門在疫情監測、農業投入品的銷售和使用、種植環境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等方面進行協作,構筑檢驗檢疫與政府、企業、果園四位一體的風險控制體系。全年為出口企業、種植基地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人員150名,提高了出口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在該局的扶持監管下,本地區水果出口到俄羅斯、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泰國等18個國家。2012年2月份,經檢驗檢疫合格的34.4噸富士蘋果順利在英國通關,這是營口地區水果繼進入荷蘭、意大利后進入的又一歐洲高端市場,標志著本地水果的質量安全水平已達到歐盟要求。2012年,該局轄區出口水果18482.4噸、貨值1438.58萬美元。
海蜇是該局轄區的主要出口水產品之一,每年出口量占遼寧省的70%。主要出口到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以及歐盟國家。為了保證出口產品質量安全,該局連續7年對遼東灣海蜇進行有毒有害物質監測,根據海蜇的生物習性和特點,對海蜇生長水域、入海口環境污染以及新鮮海蜇原料進行監測,對加工輔料、加工用水嚴格監管,從源頭上保證了海蜇產品安全衛生。為了扶持企業出口,該局在進行全面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將原來的批批檢驗模式,改為原料批批檢測、成品每月監測一次的放行模式,簡化了檢驗檢疫程序,大大提高了通關速度。2012年,又幫扶一家海蜇出口企業獲得水產品HACCP認證和出口水產品歐盟認證,擴大了轄區海蜇產品的海外市場,提升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幫扶轄區出口企業充分享受原產地證優惠政策,該局在把好簽證準入關的基礎上,采取三項措施幫扶引導企業。一是急事急辦“快通道”。建立原產地證注冊企業急事急辦“綠色通道”,實行全天候、預約加班工作制度,最大限度縮短注冊、簽證周期,保證企業出口貨物快速通關。二是培訓指導“零距離”。舉辦產地證培訓班,從數字證書申請、電子簽證、證書填寫等環節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突擊培訓,使其快速掌握產地證業務操作技能,減少工作差錯,提高簽證一次通過率,共有110家企業的200余人受益。三是政策宣傳“送上門”。利用網站宣傳和上門走訪等方式,介紹各自貿區原產地證書的操作指南,各自貿區關稅減讓情況,提高企業對原產地證的認識和利用率。2012年共簽發優惠產地證書3063份,簽證金額18666萬美元,為企業減免關稅933萬美元。
此外,該局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和國家質檢總局要求,第四季度共免收檢驗檢疫費1663萬元。
深入企業
企業心聲
護佑國門安全 當好“守衛兵”
2012年,面對國內外疫病疫情的嚴峻形勢和各種貿易欺詐行為,鲅魚圈檢驗檢疫局堅持依法嚴格把關,用忠誠和責任在國門線上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藍盾長城。全年檢驗檢疫進出口不合格商品147批次、貨值10.4億美元。檢出陽性船舶163艘次,陽性船舶檢出率13.9%,媒介生物總量同比增加10%。檢出一般疫情和衛生不合格集裝箱156標箱。
隨著鲅魚圈口岸進境植物產品逐漸增多,外來有害生物帶來的威脅也不斷增加,該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落實工作程序、監管制度和風險責任,提高疫病疫情截獲率。2012年全年共截獲有害生物25批次、69個種類、257種次,截獲的種類和種次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3個種類、13種次,有法國野燕麥、十字花科黑莖病菌、齒裂大戟。首次從巴西進口大豆中截獲齒裂大戟雜草種子和麥角菌。針對截獲的有害生物,制定了嚴格的監管措施,防止擴散,保護了國門安全。此外,該局連續12年開展了外來有害生物監測工作。完成了蘋果蠹蛾、舞毒蛾、檢疫性實蠅和外來有害雜草四項監測工作,在轄區內設置了146個誘捕器,監測地點涉及港口、果園、蔬菜種植基地、鐵路沿線等14個區域,范圍近百公里,有效保護了本地區農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
針對口岸特點,該局重點加強進口鐵礦石、煤炭、原油等大宗資源性商品檢驗監管力度。2012年9月份,鑒定出一批來自巴西的原糖短重223噸,短重率達4.5‰,金額14.06萬美元。該輪的短重量和短重率均創造了鲅魚圈口岸同類貨物品種短重之最。10月21日,檢出一船進口棕櫚仁油短重145噸,短重率高達12.6‰,短重貨值高達97.7萬元,創下2012年進口植物油短重之最。此外,還鑒定出多批進口原油和鐵礦短重船舶,針對這些短重情況,該局建立了短重商品國別、口岸、供貨商的檔案,認真分析短重原因,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及時向企業通報有關情況,并及時上報遼寧局和國家質檢總局。總局根據該局進口原油和鐵礦石的短重案例向全系統發出兩次警示通報函。2012年全年鑒定出短重100批次、重量3.92萬噸,為國家和企業挽回經濟損失760.74萬美元。
2012年9月份,吉林某公司從鲅魚圈口岸進口一批南非錳礦石,合同規定以到貨港CIQ檢驗出證結果作為結算依據。鑒于進口錳礦品質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該局檢驗檢疫人員對該批貨物實行全程跟蹤,認真排查各項檢驗環節,最大限度減少取樣、制樣等人為誤差,并邀請進口方全程參與。后經實驗室檢測,其錳含量為37.05%,比國外結果低1.19%。按合同規定的索賠條款測算,該批貨物品質不合格,憑著該局出具的品質檢驗證書,企業對外索賠19.64萬美元,有效維護了進口商的合法權益。
在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上,該局重點加強口岸檢驗檢疫平臺和信息化兩個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了港聯動快速查驗系統,實現對進出境貨物、交通工具、集裝箱、旅客及口岸服務單位的數據采集、電子監管和電子放行的全面信息化監管。目前已對7家集裝箱場站以及進出營口港保稅物流中心的貨物全部實現電子信息化監管,監管進出口商品270批次、12012萬噸,總價值10.6億美元。積極開展電子監管工作,維護企業101家、產品327個,實現企業和產品100%維護。此外,不斷豐富港口功能,新開辟了進境海藻、進境凍魚和進境凍肉的檢驗檢疫。2012年12月,在一批來自美國的冷凍豬蹄中檢出單核增生李斯特菌(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獸共患病原菌,能夠引起人類嚴重感染,致死率可達20%以上)。這是鲅魚圈口岸首次從進境凍肉中檢出單增李斯特菌,按照相關要求和程序進行了安全妥善處理。
岸邊取樣
農藥把關
加強自身建設 爭當“排頭兵”
一年來,該局黨組把加強自身建設的重點放在了“管理創新”上,著力強化干部隊伍建設、業務管理建設,優化內部資源配置,規范執法行為,提高科技支撐和保障能力,為檢驗檢疫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營口港保稅物流園區是東北地區第一家保稅物流中心,同時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坐落于港區內的保稅物流中心。隨著保稅業務量不斷攀升,原有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該局經過認真調研,積極請示遼寧檢驗檢疫局,將集裝箱管理科更名為保稅貨物檢疫監管科,并對職能進行重新定位,進駐保稅物流園區開展工作。科室名字和職能的調整帶來了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新變化,大大方便了貿易關系人,為下一步放大疊加保稅港區的功能及區域范圍奠定了良好基礎。為了實現行政執法與檢測服務功能分離,經請示遼寧檢驗檢疫局,將化礦產品檢驗監管業務從局技術中心分離出來,新增設化礦科,進一步理順和強化了進出口化礦產品檢驗檢疫工作,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
檢驗檢疫機構作為技術執法部門,離不開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一年來,該局不斷加強科研管理和創新能力,優化實驗室資源,提升檢測能力和水平。局技術中心有兩個實驗室通過國家質檢總局評審,成為區域性中心實驗室。新開展檢測項目8項,特別是食品中志賀氏菌檢驗項目的開展使轄區出口濃縮國汁企業獲益極大,2012年全年出口量同比增長了近一倍。此外,多個科研項目獲得遼寧檢驗檢疫局科技興檢一、二、三等獎,達到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兩個檢驗檢疫行業標準通過審定。鲅魚圈局技術中心目前擁有國家級冶金產品和原料檢測重點實驗室以及兩個區域性中心實驗室,基本實現了對檢驗檢疫品種的全覆蓋。
重視和加強業務管理工作。堅持每月業務例會制度,分析解決重點難點業務問題,形成會議紀要。同時,堅持執行業務聯系單制、科長帶班制、首問負責制、風險分析制等制度,不斷規范檢驗檢疫執法行為,提高業務工作質量。開展了規范原始記錄填寫及證書證稿擬制工作,制作完成121份業務原始記錄和70份證書證稿填寫樣本。堅持定期檢查和分析總結等控制差錯機制,將證單差錯率始終保持在績效管理考核指標之內,確保了檢驗檢疫證書的權威性和嚴謹性。
該局通過開展創先爭優和文化強局活動,打造了一支積極向上,奉獻進取的職工隊伍。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該局開展了“五學五比五看”和黨員承諾活動,并把服務承諾同績效考核、評先選優相結合,對承諾落實不到位、做得不好的進行專門談話,督促落實。此外,堅持“文化育檢、文化立檢、文化塑檢”的工作理念,在健全文化活動陣地、活躍職工文化生活、豐富文化建設內涵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提升檢驗檢疫事業發展的軟實力,激發了干部隊伍的活力和創造力。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策馬加鞭。2013年,檢驗檢疫工作將承載新的使命,擔當新的任務。鲅魚圈檢驗檢疫局將在黨的十八精神的引領下,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在新的征程上繼續闊步前行。
警示教育
為企解惑
處理查驗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