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護寶寶成長
——上海檢驗檢疫局外高橋保稅區辦事處確保嬰幼兒產品質量安全
□ 劉孟菲 吳嬌琦 賀 瑾
嬰幼兒產品質量一直是廣大家長關心的話題。2012年在滬降生的“龍寶寶”接近24萬,創下近十年之最。居高不下的出生率再次帶動了嬰幼兒產品的熱銷,一些家長尤其熱衷于購買“洋產品”。因此,進口嬰幼兒產品的任何缺陷都會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外高橋保稅區是上海口岸進口嬰幼兒產品的集聚地之一,保稅區檢驗檢疫人一直用心“呵護”,努力為寶寶們守護起一片健康家園、快樂家園、美麗家園。
護航網購
去年底,網絡上多處轉載一則消息,稱某消費者在天貓商城購買了一款進口紙尿褲,嬰兒用后屁股上出現紅疹。一石激起千層浪,對于進口嬰幼兒紙尿褲的安全質疑不絕于耳。回想起當時的“尿布風波”,上海檢驗檢疫局外高橋保稅區辦事處的檢驗員小劉深有感觸。
“2012年上海口岸進口嬰幼兒紙尿褲共計1077批次,同比大幅上漲。其中,不合格產品104批,都是中文標簽不合格,并未發現毒理學檢測及微生物檢測等實驗室檢測項目不合格情況。”小劉說,“盡管暫時沒發現品質不合格情況,但是嬰幼兒紙尿褲的質量安全可不能忽視。”
隨著海外代購形式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通過網絡直接從國外購買嬰幼兒產品。這類非正規渠道購買的商品,沒有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關”,可能會摻假或者是山寨貨,存在一定質量風險。
擔憂不如行動,眼看“3·15”就要到了,小劉和同事們又要忙活了。除了加強日常檢驗,他們還組成了一支志愿者隊伍,奔波于小區、賣場間,通過各種現場咨詢活動對消費者進行宣傳,引導消費者網購時,選擇經過嚴格檢驗的正規貨,為網購保駕護航。
進口紙尿褲貿易量激增,執法資源受限,檢驗監管卻不能松,怎么辦?小劉試著在檢驗及監管兩方面作出更深層次的探索與設想,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針對紙尿褲不合格情況多與標簽有關,建議對標簽內容作統一規定,必要的使用信息可譯成中文以供參閱;調整一次性衛生用品毒理學檢測期限;科學運用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快速反應等風險管理手段,強化企業監管等。這些建議,很快得到了辦事處領導的支持。
直面問題
2012年,外高橋保稅區檢驗進口嬰幼兒食品約400批次,2萬噸、貨值約2億美元。
“去年,保稅區辦在進口嬰幼兒食品監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總的來說,就是前置審核關、卡住查驗關、提升能力關、把住企業關。”保稅區辦食品科科長范俊說。一是設置標簽預審崗位。在進口報檢之前,預先審核標簽、國外衛生(檢疫)證書是否符合要求。二是嚴格現場查驗。對首次進口的嬰幼兒乳制品全部送中國檢科院進行全項目檢測,檢測合格及標簽備案完成后方可出證放行。三是明確專人專崗。挑選具備食品專業背景、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此項工作,在專業方面強化培訓、重點鉆研。四是加強與企業的互動與溝通。動員企業做好進出口乳制品質量安全報告與監管工作;對于企業碰到的實際難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予以幫助指導或提出建議。
在嚴格的管控下,2012年保稅區辦查出不合格進口嬰幼兒食品10批次,重達36噸。除一批是因違法添加了香辛料外,其他均為產品的營養元素不符合國標要求。依據相關規定,這些不合格產品都被銷毀處理。
“進口嬰幼兒食品的任何話題都可能成為社會焦點。作為監管部門,一旦接到舉報或者社會上曝出進口商品質量事件,我們都會立即作出反應。一方面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解釋和輿論引導;另一方面通過相關輿情、民情搜集,及時查找自身不足,清除業務盲點。”范俊說。不是回避問題,而是直面問題,就問題找自己的問題,正是這種態度讓保稅區辦自成立以來,轄區未發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
強化責任
目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兒童玩具不僅色彩美觀、款式新穎,而且功能多樣,更加智能。一般而言,玩具構造越復雜越可能隱藏安全隱患。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即使沒有釀成事故,也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陰影。
盡管外高橋保稅區玩具進口量并不大,但保稅區辦卻從未忽視進口玩具監管,從整體包裝到每一個部件,甚至是所用材質,都要嚴格檢查,百密不容一疏。
搖鈴玩具是低年齡段寶寶的最愛。這個階段的寶寶體質更敏感,明確標注材質的主要成分能幫助家長避開寶寶的敏感源。更重要的是,還未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的寶寶極有可能會拉扯或吞咽玩具的某一部件導致意外事件。保稅區辦在對某知名品牌搖鈴玩具進行檢驗時,發現其搖鈴上的毛絨部分未標注所用面料及填充材料主要成分和含量,該辦果斷要求企業進行整改,在復驗合格后方予以放行。去年,類似標簽整改或未加貼中文標簽的不合格情況,保稅區辦共計查出7批。
此外,進口玩具種類繁多、檢測項目復雜,實驗室工作人員和一線檢驗員之間如果缺乏必要的交流,難免會造成理解上的失誤,影響檢驗準確性。為此,保稅區辦多次派人到上海檢驗檢疫局工業品與原材料技術檢測中心學習,熟練掌握玩具性能、安全項目等檢測要領和關鍵點,既提升了專業能力,又確保了玩具檢驗的一致性。除了對進口玩具采取批批檢驗,保稅區辦對于此類重點敏感商品還會不定期地開展專項檢查,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安全責任意識。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