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高檢驗檢疫把關服務有效性和貢獻率
江蘇外貿首月迎來開門紅
本報訊(記者 李正法 通訊員 高 穎 徐 瑛) 據江蘇檢驗檢疫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該局共檢驗檢疫出入境貨物18.9萬批,貨值138.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4.1%和56.2%,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
為推動外貿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江蘇檢驗檢疫系統緊緊圍繞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找準服務發展的切入點,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自主創新、“走出去”戰略、出口產品提檔升級等重點工作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發揮技術、資源和人才優勢,堅持扶持新興產業與發展傳統產業“雙管齊下”。專門制定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幫扶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為現代產業集聚區建設提供政策引導和貿易便利服務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江蘇產品新優勢。新年伊始,江蘇常熟檢驗檢疫局利用該市毛衫商會、羽絨商會年會的時機,及時為轄區內70多家出口毛衫企業、15家羽絨供應商負責人,通報2012年常熟地區出口毛衫、羽絨服裝及其制品的出口業務和總體質量情況,幫助分析質量存在問題原因,提出改進和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檔次的建議。1月份全省高技術含量的信息設備出口4.3億美元,而傳統的紡織服裝出口也創下13.3億美元的紀錄,連云港地區出口農產品752批次、357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加了28.55%和69.02%。
發揮信息優勢,推動鞏固傳統市場與開拓新興市場“兩條腿走路”。針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越來越多的新形勢,發揮信息優勢,加強培訓指導,加強風險預警,幫助企業規避貿易風險,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東盟、亞太、非洲、智利等新興市場。江蘇南通檢驗檢疫局針對海峽兩岸直航船舶艘次日益增長的新情況,主動指導經常往來的船舶辦理“海峽兩岸直航船舶衛生證書”,為符合規定的船舶提供電訊檢疫等快捷服務,保證了直航船舶進出港口的快速通暢,為兩岸貿易提供了堅實基礎。1月份從南通口岸入港(境)的海峽兩岸直航船舶數量共6艘,運載貨物5.8746萬噸,創下自2008年南通口岸開通兩岸直航以來單月新高。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在有力助推當地出口企業繼續加大東盟、亞太新興市場開發的同時,積極走進企業面對面指導,充分利用各種優惠條件擴大外貿出口,簽發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證書份數同比增長450%,涉及金額增長582.97%。1月份對美國出口14.5億美元,對日本出口9.2億美元,對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份額也增長了15%左右。
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推進自身檢驗監管方式改革與盡力減輕企業負擔“兩手并用”。加快大通關建設步伐,積極推進省域出口貨物報檢通關一體化,加快推廣省內無紙化通關模式,更大范圍推動江蘇省內出口直通放行。連云港港、太倉港是江蘇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實行新的通關模式后大大推動了外貿發展。1月江蘇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實施貨物檢驗檢疫3504批次、10.5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了42.9%和90.19%。經歷2012年進出口業務量持續低迷后,連云港口岸1月份進出口貨值增長近1倍。太倉地區1月份出境報檢4386批,金額1.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9.9%和63.1%,顯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1月份該局還嚴格落實國務院和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規定,主動積極調整和降低檢驗檢疫收費標準,想方設法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降低成本,該局系統共免收檢驗檢疫費5364萬元,也為外貿增長助了一臂之力。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