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孟南
由于對事業的忠誠與熱愛,吳景武收獲了一串串的果實:獲得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二等獎三項,三等獎四項,深圳市科技創新貢獻獎一項,中國標準創新獎一項,完成國家標準五項,行業標準十八項……
吳景武在實驗室調試設備
深圳檢驗檢疫局工業品中心化學實驗室里正煙霧繚繞,一場兼具危險與挑戰的固體燃燒實驗正在這幾尺見方的房間里進行。幾位檢驗員們身著厚重防護服,仔細觀察著實驗過程中的細微變化,認真記錄著瞬息萬變的數據。
這中間,帶頭人就是吳景武,深圳局第四屆優秀中青年專家,工業品中心國家化學品分類鑒別與評估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在他的帶領下,深圳局的危險化學品檢驗工作邁開了扎實的腳步。
找準了就不再動搖
1997年,吳景武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來到深圳局工業品中心,從此他與化學品檢驗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日復一日的檢測工作中,他敏銳地捕捉到危險化學品研究正是目前交叉學科的前沿,而相關檢驗技術在我國仍處起步階段,于是他開始了對危險化學品檢驗的深入研究。
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很多人談“危”色變。正因為其“危險”,各國在聯合國的主導下,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強化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為了適應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要求,國務院于2011年3月通過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條例賦予了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進行檢驗的法定職責,這開啟了危險化學品檢驗的新篇章。
“這是一份既充滿危險又彰顯責任的工作,任何大意與閃失都會釀成嚴重后果。”吳景武的話語間總是帶著一貫的嚴謹,“但我熱愛這工作,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都會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找準了,就不再動搖。”
工作需要隨時待命
面對全新的領域,作為國家化學品分類鑒別與評估重點實驗室的技術骨干,吳景武臨“危”不懼,勇敢地承擔起開拓危險化學品的檢驗規劃工作。
雖然化學實驗室是國家化學品重點實驗室,但實驗室在分類定級方面的建設還是個空白。他敏銳地把握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對檢驗檢疫系統的檢驗要求,及時提交了完善實驗室關于危險化學品檢驗建設的建議,并得到深圳局黨組的大力支持,檢驗設備按時到位,實驗室在危險化學品分類定級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滿足,檢驗工作順利開展。
危險化學品的檢驗作為質檢系統全新的檢驗工作,制度、標準、規程均為一片空白。作為危險化學品領域的專家,吳景武參與了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危險化學品檢驗制度建立的前期準備工作,對全國危險化學品進出口進行統計,并對危險化學品與HS編碼進行對應,而收費成本核算、ECIQ數據需求、危險化學品檢驗標準體系、危險化學品檢驗規程的編寫等等工作也一步步展開。這些工作讓他奔波于各個研討會、審定會之中。吳景武說:“只要是工作的需要,我隨時待命。”
為危險化學品把脈
實驗室的同志經常笑著說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定級工作說白了就是給危險化學品“把把脈”。這輕松的話語背后,是每個化學品均需要進行28項的分類試驗后才能最后給化學品進行分類定級。
“給危險化學品把好脈并不簡單,各種國際公約、操作手冊,還有上百項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這些資料摞起來至少有一米高,但我們必須完全掌握。”吳景武帶領實驗室的技術骨干把這些資料逐步進行了學習與消化,并在實際的檢驗工作中進行了實踐與應用,使深圳局的危險化學品開驗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吳景武用他臨“危”不懼的科研精神、化“危”為機的堅定信念,寫下了源于夢想、始于事業的精彩篇章。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