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針對性 提高實效性
四川成都市質監局注重從實處入手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本報訊 (記者龔志偉)在食品質量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地處食品生產集中區的四川省成都市質監局堅持執法與服務并舉,注重機制與手段創新,采取多項行之有效的舉措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不僅守住了食品質量安全底線,也促進了食品產業的穩步發展。
成都市是我國的傳統食品生產集中地區,僅取得食品及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就有2457家,約占四川全省的1/3,在全國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城市中位居第一。由于企業數量巨大,區域廣泛,加之監管力量不足等因素,極易造成食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如何在食品生產和監管中強化針對性、提高有效性,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的需要,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面對難點與熱點,成都市質監局首先在監管方法上尋求突破,即在監管體制創新、爭取政府重視支持、提升監管手段上下功夫,著力解決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為此,他們在崇州市局進行了內設機構改革試點,實施片區監管的新型模式,在部分區縣局將監管與執法科合在一起,進行劃片包干式的日常監管。投入2000多萬元在全國率先將物聯網技術大規模、全方位地運用到食品安全監管中,并建立了肉菜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統,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乳制品企業三聚氰胺檢測遠程監管系統,自2011年來已監測上傳數據2.25萬份,對原料乳、產品檢測情況進行了有效追溯。這些創新方法與高新技術的運用,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也大大提高了監管有效性。
其次,該局在機制創新上求突破,著力解決監管區域空白問題。針對各部門分段監管可能存在的空隙,他們通過與工商、食藥、公安、商務等部門和行業協會建立聯動協作機制,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監管執法格局,通過與全國15個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城市建立協作機制,實現了信息互通,僅2012年就抄送市級相關部門有關食品行政違法案件信息或行政建議30多件,有力打擊了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
與此同時,該局制定了《食品質量安全準入工作規范》,在食品生產上實行嚴格的準入制,為解決小作坊“打而不死”等老大難問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斷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僅去年就進行了風險監測評估1573次,及時發出風險預警22次,掌握了工作的主動權。2012年市級食品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6.9%,比2009年提高了6.2個百分比。
為解決監管的能力與有效性問題,該局還強化隊伍建設,大力提升檢測水平。去年拿出100萬元培訓經費,輪訓全系統職工,獎懲并施。嚴格執法,2011年以來,查處違法違規企業886家(次),罰沒金額1500余萬元,行政拘留7人,判處有期徒刑5人,注銷了151家企業的191張生產許可證,有效杜絕了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同時,他們注重熱情為企業服務,僅去年就集中培訓、約談了企業各類人員17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意識。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