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淇淞 魯亞萍
由江蘇檢驗檢疫質量研究中心承擔的研究課題“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填補了國內同類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江蘇檢驗檢疫局管理科學專業科研項目鑒定會現場
長期以來,我國針對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實行由檢驗檢疫機構依照技術規范、標準實施法定檢驗與監督抽查相結合的監管制度,但這種由政府職能部門,以官方名義對進出口商品實行的合格評定活動,受到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企業因素、貿易因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大的誤判風險。以政府名義為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提供擔保,將不可避免地給有關職能部門帶來連帶責任風險。
歐美通行企業信用評估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征信國家,經過17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既有完全市場化運作的信用服務企業主體,也有對信用產品有強烈需求的信用產品使用者。美國僅在信用方面的法律就有17部,此外還培植了一大批市場化運作的信用服務企業,比如穆迪公司、標準普爾公司、菲奇公司、鄧白氏集團以及全聯公司等,這些都為美國作為一個征信國家提供了保障。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等一些歐洲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同美國存在一定差別,表現在:信用信息服務機構作為中央銀行的一個部門,銀行需要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關信用信息,中央銀行承擔了主要監管職能。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海外商家迫切需要了解我國外貿企業的資信情況,外經貿部決定在其計算中心成立專門負責收集、分析、處理和發布企業資信報告的權威機構。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和論證,外經貿計算中心與美國鄧白氏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互相提供資信調查服務,標志著我國第一家資信調查機構的誕生。此后,國家統計局咨詢中心、國家工商部門咨詢中心等機構又陸續開展了資信服務。二十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國人民銀行組建了20多家資信評估機構,參考國際做法,并結合我國實際,初步制定了一個中心評級辦法,側重于各類企業的信用度評估。
隨著我國信用服務需求的不斷擴大,一些國外資信服務機構以合資或獨資的身份紛紛進入我國開展資信服務,出現了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信用評級公司,如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基本上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評價模型、評價程序開展信用評價服務工作,對我國信用服務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設計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該課題重點針對進出口企業,特別是出口導向型加工制造類企業,從科學服務檢驗檢疫、有效提升監管效能出發,通過對質量信用的概念內涵進行對比分析和界定,通過專家問卷調查法,設計提出了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包括質量信用保證能力、質量信用績效水平兩大方面,由資本保障、人員素質、質量管理、質量控制、質量檢驗水平、相關方反饋結果形成二級指標體系,以及資產總額、總資產周轉率、技術投入占比、質量工作人員占比、研發人員占比、員工人均培訓時數、質量管理職能設置、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供應商管理水平、質量成本統計、檢測水平及服務能力、質量信息化水平、一次交驗合格率、出口檢驗合格率、出口退貨率、檢驗檢疫評審及日常監管中發現的不符合項、監督抽查通報批評情況、質量違法與行政處罰等組成的三級指標體系。課題通過統計方法確定科學的指標體系和量化標準。測評指標共計22項,其中包括3項加分項以及一項否決項并采用G1法給上述指標權重賦值。
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指數評價模型。包括指數生成方法研究、權重設定、指數設計、信用評價方法及等級劃分等。綜合運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與價量合成法等基本指數化評價方法,并引入經驗概率分布分析和量化優序賦權方法,對原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權重分配,在此基礎上構建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指數評價模型,從群體、區域、行業等不同角度,客觀評價企業質量信用綜合水平及波動狀況。該課題參考了國內外指數生成方法,結合進出口企業的特點,在質量信用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制定了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評價指數的生成方法,給出了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評價指數模型。
運行試點測評符合預期
該課題的實證對象都選擇在江蘇,分別是常州檢驗檢疫局、江蘇江陰檢驗檢疫局兩個分支局所轄區域內的進出口企業。
常州地區選取了紡織服裝行業、機械制造行業以及木地板行業共19家企業參與了實證調研。課題組將實證采集的信息進行處理后,代入模型進行初步擬合,根據擬合的結果對評價模型、指標體系、評價標準、調查問卷內容等進行了修改;并根據此次企業調研中出現的問題,對抽樣方式、問卷調查方式等也做了相應調整。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運用新的模型、指標體系對數據進行重新擬合,得到各企業的質量信用評分和19家企業的總體質量信用綜合評分。利用模擬的2010年的質量信用綜合評分,進行了2011年行業及區域的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指數生成的演示。常州局的一線專家對模型的有效性、適用性進行了評價,一致認為評價結果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
在驗證模型有效性、適用性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推廣應用成果,課題組于2012年7月奔赴江陰進行了行業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評價實證。江陰地區金屬制品企業是該地區較具有特色的進出口企業類型。江陰局選擇了36家金屬進出口企業參與了行業質量信用評價實證。研究采用分層抽樣方式選取樣本企業。樣本分為大、中、小型三類企業。隨機選擇大型企業8家,中型企業19家,小型企業9家。評價結果得到了江陰相關領域一線專家的肯定,認為模型值得推廣,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該課題歷時3年,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勞動、通過55家企業的熱情參與,圓滿地完成了研究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較好的企業實證效果。
江蘇檢驗檢疫質量研究中心
江蘇檢驗檢疫質量研究中心是由江蘇省編制委員會批準,江蘇常州檢驗檢疫局管理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江蘇檢驗檢疫質量研究中心是集質量研究、質量培訓、質量咨詢、質量評價和學術交流合作于一體的質量科學研究機構。
中心立足檢驗檢疫領域,引進、消化和推廣國際一流的質量科學理論和技術;結合中國國情,研究、探索和推廣質量科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為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服務。中心現擁有專職工作人員20多人,都是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和多年業內從業經歷的高級人才。中心首席研究員是著名的質量專家韓之俊教授,同時還聘請了以劉源張院士為代表的眾多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擔當顧問,保證中心的高質量運作。
自2006年運作至今,該中心累計完成課題12項:“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兩項、國家質檢總局課題7項、國家認監委課題1項、江蘇檢驗檢疫局課題1項、常州檢驗檢疫局課題1項。榮獲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二等獎1項和江蘇檢驗檢疫科技興檢一等獎1項。
《進出口企業質量信用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研討會現場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