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學科化發展道路
鮑仙彪
自北侖港開埠以來,寧波檢驗檢疫局鐵礦檢測中心累計檢驗進口重量達到5億多噸。10多年來,為了適應進口鐵礦石國際貿易發展需要,寧波局鐵礦檢測中心認真把好進口鐵礦石質量關,以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建設,他們認真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神圣職責,把檢驗檢測的實踐工作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逐步提升認識,用理論指導工作實踐,走出了一條學科化發展的新道路。
檢測中心
以現代化的裝備武裝自己
2008年10月,鐵礦檢測中心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重點實驗室考核,成為我國首批通過審核的鐵礦石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這是國家質檢總局對鐵礦檢測中心始終堅持打造一個“設備一流、業務精湛”的權威性檢測中心的高度肯定。
自1981年北侖港進口鐵礦石以來,寧波局、北侖局各屆局黨組始終高度重視鐵礦石檢測能力提高,大力支持、不斷更新和添加檢測儀器設備。目前該中心配備有X熒光光譜儀、X衍射儀等一大批高精尖儀器設備以及兩套自動取制樣設施,能夠開展礦產品質量檢驗、礦物分析、粒度和硬度測定、各種元素定量和定性分析等檢測業務。為牢牢把握北侖港進口的5億多噸鐵礦石質量,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科研中心
占據最前沿的技術理論高地
為提高鐵礦石檢驗工作效率和檢驗準確性,及時解決檢驗工作中的技術難題,鐵礦檢測中心努力開展科技建設,增強自身技術實力,建立和改進檢驗方法。在為期三年的“科技年”活動中,鐵礦檢測中心主持實施課題40項,參與系統內其他局課題研究4項,制修訂行業標準1項,國家標準7項,開展國際標準制修訂兩項。多個科研項目在國際國內趨于領先水平,完成的項目分別獲“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獎”和“寧波檢驗檢疫局科技進步獎”。
為了應對發達國家鐵礦石檢測技術性貿易措施,鐵礦檢測中心在鐵礦石檢測技術相對成熟、國際標準制定資源非常缺乏的現狀下,提出了我國第一項鐵礦石ISO標準提案,之后又陸續提出了4項提案和4項評議意見,在“技術聯合國”ISO的會議中發出了來自中國鐵礦石檢驗專家的鏗鏘有力的聲音,為維護我國鐵礦石貿易長遠利益作出了較大貢獻。
該鐵礦檢測中心還積極開拓思路,為填補我國鐵礦石檢驗領域教材空白,將多年的鐵礦石檢驗寶貴經驗整合提煉,組織專家撰編一套8本約350萬字的《鐵礦石檢驗技術叢書》,叢書內容涵蓋了鐵礦石貿易、品質檢驗和重量鑒定技術等基本技術,并根據鐵礦石檢驗的新情況、新問題、技術發展新方向作了創新性的探索研究。
信息中心
創建共享的技術平臺
鑒于歷史原因,進口鐵礦石檢驗信息存在形式非常分散,信息“孤島”現象明顯,各地檢驗檢疫機構產生的大量檢驗數據因缺乏統一、有效的匯總分析方式,而無法進一步深度挖掘利用。
該鐵礦檢測中心積極行動起來,立足服務企業,從加強進口鐵礦檢驗監管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入手,搭建全國進口鐵礦石信息平臺。他們走訪了大量從事進口鐵礦檢驗業務的口岸局,同時對國外生產商、國內鋼廠、貿易商等鐵礦貿易相關單位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和建設,“全國進口鐵礦石信息平臺”一期項目于2008年10月建成并率先在北侖、嵊泗和大連口岸進行試點。幾個月來的試點工作表明,該信息平臺通過即時采集全面、準確的進口鐵礦質量檢驗和貿易信息,進行數字化、規范化的處理,建立起多維度的關聯,有效解決了試點局之間信息“孤島”現象。豐富的數據、多種的形式和方便快捷的功能,為深層次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為國內鋼鐵企業選購進口鐵礦石提供了質量信息,為檢驗檢疫機構檢驗進口鐵礦石提供了參考。
交流中心
提供開放的技術環境
走學科化發展道路,必須要有兼容并蓄的胸懷。鐵礦檢測中心積極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方針,多次接待國內國際鐵礦專家來中心交流,并派出多名專家赴國內外鐵礦石實驗室進行技術交流。同時,該鐵礦檢測中心組織和參與國際鐵礦石實驗室能力驗證和比對試驗,共同提高檢驗水平;定期組織系統內技術研討,為系統內鐵礦檢驗技術人員提供研討、交流的平臺和機會;定期出版鐵礦石檢驗技術刊物,開展技術交流。
長期以來,寧波局鐵礦檢測中心堅持走學科化發展道路,以打造一個檢測中心、一個科研中心、一個信息中心、一個交流中心、一個培訓中心等方式,立體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該鐵礦檢測中心兼具ISO/TC102中國工作委員會委員單位和SAC/TC317全國鐵礦石與直接還原鐵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鐵礦檢測中心一名專家成為ISO標準化組織全球名錄的注冊專家。鐵礦檢測中心已成為我國最權威的鐵礦檢測中心之一。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鐵礦檢測中心將更加有效地承擔起維護進口鐵礦石質量的責任,促進我國鋼鐵工業和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
《中國國門時報》
鮑仙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