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大米”挑戰“洋大米”,這是近幾年來,發生在河南省蘭考縣三義寨鄉南馬莊村的稀罕事兒。
被譽為蘭考“小江南”的三義寨鄉水稻種植面積數千公頃。近年來,該鄉大力推廣無公害水稻種植,南馬莊原生態米一度熱銷北京、深圳?墒窃2005年以前,這里雖然盛產大米,但是由于稻米質量不高,銷售渠道不暢,群眾“豐產不豐收”。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尋求增產增收的新路子,2005年10月,該村成立了無公害大米協會,帶領群眾走合作發展之路,并由合作社帶領大家種植無公害水稻,發展生態農業,搞得十分紅火。在協會的嚴格管理下,該村大米質量大大提高,先后通過了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等認證,并注冊了“南馬莊”和“鑫合”兩個商標。目前,合作社生產的大米在北京超市的售價達到了每公斤5元。之后,合作社又投資150萬元建立了大米加工廠,年加工大米2000噸。每年合作社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稻谷,并在經營結束時根據營利情況進行分紅,僅此一項就使群眾獲得很大收益。
為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南馬莊村在大力發展無公害大米的同時,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引導群眾發展具有“短、平、快”特點的白靈菇種植,建設白靈菇種植大棚180多座,并組建了南馬莊菌業生產合作社,讓村民每年增收70萬元以上。同時,根據該村坑塘較多的特點,村“兩委”變廢為寶,引導群眾以“藕蟹混養”的方式,發展良種蓮藕60多公頃。目前,該村已經形成了以無公害大米種植、白靈菇種植、蓮藕種植三大支柱產業支撐的多元化產業格局,農民收入不斷增加。據統計,2008年該村群眾人均收入4000多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600多元。
據介紹,明年該村將繼續擴大“藕蟹混養”立體生態農業種養面積,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旅游觀光農業,搞好配套服務,吸引游客到南馬莊賞荷花、吃螃蟹,打造生態旅游農業村。《中國質量報》
李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