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取得突破
非晶硅單結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產品獲歐洲TUV產品認證
據新華社電 來自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上海累計實現利潤1246億元,同比增長21.2%,工業對上海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63%。其中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取得突破,在新能源領域,非晶硅單結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產品已經獲得歐洲TUV產品認證。
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上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高精尖產品占比大幅提升。與此同時,上海經濟的投資結構出現了可喜變化,技改投資快于工業投資增幅,民間投資快于國有企業投資增幅。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在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過程中,上海把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關系上海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正在取得突破。在航空產業領域,繼中國商飛公司總部落戶陸家嘴、大型客機設計研發中心落戶張江、民用航空配套產業基地落戶臨港新城之后,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已經啟動建設。
在新能源領域,太陽能50MW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線第一塊5.72平方米、光電轉換效率超過5.5%的非晶硅單結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產品已在上海下線,光電轉換效率超過6%,獲得歐洲TUV產品認證,今年年底前將舉行正式投產儀式。此外,3.6MW海上風電機組設計已經完成,部分關鍵零部件已開始訂貨,今年6月第一臺樣機下線。2MW風電機組已批量生產了40多臺,預計年內將完成100臺生產任務。《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