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廈門檢驗檢疫局簽署合作備忘錄
海峽西岸經濟區正在拓展江西腹地,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也正在尋找“出海口”。8月31日,江西檢驗檢疫局與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廈門市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口岸與內地更緊密合作機制備忘錄。雙方將建立七大合作機制,內容涉及大通關、出口食品農產品監管、進口重點敏感商品監管、涉臺檢驗檢疫、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以及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等方面。
廈門東渡口岸是福建省最大的鐵礦、銅精礦和煤炭等大宗資源性礦產品的進口口岸。在這里,平均每個月就有兩條散裝礦產貨輪靠泊卸貨轉運我省。據統計,目前廈門口岸進口的大宗資源性礦產品超過四成運往江西。今年1-7月,江西從廈門口岸入境的礦產品更是大幅增長,總計74批次、4.5億美元、228.4萬噸,分別比去年增長94.7%、86.0%和26.3%,占江西省礦產品從福建省各口岸進口量的73%。此外,江西還從廈門口岸出口礦產品、農產品、輕紡化工和機電等產品。
為了進一步完善口岸與內地分工協作機制,提高兩地進出口貨物的口岸通關效率,廈贛兩局將建立大通關合作機制,實現口岸與內地通關工作有效銜接。同時,加快推進廈贛兩地檢驗檢疫直通放行工作,合力支持江西“無水港”建設,共同促進江西、廈門海鐵聯運業務發展。
雙方將對江西經廈門港進境的成套設備、廢銅、舊機電和甲魚蛋、種苗等產品開展檢驗檢疫監管合作,實施便捷通關,共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建立烤鰻、柑桔等江西出口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合作機制,加強食品農產品原料-產品-通關等監管信息的溝通和交流,確保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
此外,共同開展涉臺檢驗檢疫工作制度研究和技術交流。在科技領域相互開放相關實驗室、研究機構,開展課題申報、研究和技術攻關合作,共享科技人才、裝備、技術等資源和合作成果;相互提供優質優惠的檢測服務,開展檢測技術交流;互通檢測市場開拓、實驗室管理、網絡應用系統等方面的信息和經驗,提高兩局科技保障實力。共同推進ECIQ建設和口岸電子檢驗檢疫管理系統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加強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分享信息化建設成果,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建立聯合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合作機制。加強在出口退運貨物追溯調查和進口流向貨物監管工作中的溝通和聯系,共同做好出口退運貨物追溯管理和進口貨物流向監管工作。(江西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