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7日,江西省廣豐縣天桂梨、白耳黃雞、綠竹筍三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相繼通過國家標準委考核驗收。
廣豐縣地處江西東北部,東臨浙江省江山市,南連福建省浦城縣,為贛浙閩三省交界處,是一個丘陵山地縣,素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常年陽光充足,雨水充沛,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近年來,廣豐縣委、縣政府突出地方優勢資源,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依托,走農業品牌升級之路,先后建立了天桂梨、白耳黃雞、綠竹筍三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三年來,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制定實施方案、下達年度計劃、明確職責分工、簽訂示范合同、構建示范區技術服務體系、資金扶持和發揮協會作用等7大方面的建設圓滿完成了《示范區任務書》目標,取得了顯著成效,達到了預期目的。
一是推動了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通過推行實施示范區的標準化生產,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生產模式,給廣豐天桂梨、白耳黃雞、綠竹筍帶來了強勁的發展動力,農民參與種植養殖的積極性大為高漲。截止2010年9月份,綠竹筍基地吸收農民就業120多人,農民平均增收3000多元/戶•年,種植面積由開展示范區前的108畝擴張到1180畝,年產量由38噸增加到1522.2噸,產值由68.4萬元增加到3044.4萬元。基地帶動周邊508個農戶種植綠竹筍,面積達到260畝,年產量達到416噸,產值達到832萬元,每戶農民每年增收1.64萬元。白耳黃雞由示范區建立之前200萬羽增加到1680萬羽,產值達到3.024億元,帶動農戶21560多戶,戶均年收入3365元;帶動廣豐周邊的弋陽縣、上饒縣、鉛山縣、橫峰縣4個縣養殖數量由177萬羽增加到1610萬羽,產值達到28980萬元,戶均年收入2500多元。天桂梨通過標準化種植,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其中天桂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2007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達到13.3%。平均畝產量由2007年的660公斤提高到1410公斤,產值由每畝的3036元上升到7820元,示范區實現年產值1.062億元,參與農戶年收入由3812元增加到6477元。
二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廣豐天桂梨、白耳黃雞、綠竹筍產業通過實施標準化生產,使廣大農民改變了傳統的習慣模式,及時調整種植養殖結構,全面提高了生產效益,從而使農業標準化更加全面貫穿全縣天桂梨、白耳黃雞、綠竹筍產業建設進程,有力整合了農業發展資源,推動了優質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加快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
三是推動了產品加工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白耳黃雞通過示范區建設后,在推動養殖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雞食品加工業和飼料加工業的發展。過去廣豐縣一年的雞飼料用量只有幾百噸,而現在每年用量達6000多噸,全縣現有飼料廠3家。江西省集味堂綠色食品開發公司每年要加工商品雞20多萬只,產值達600多萬元,產品銷售北京、上海等全國大中城市,很受市場歡迎。廣豐綠竹筍在過去一般都是冷凍保鮮,然后發往全國各地銷售。隨著產量的增大,鮮筍銷售成了制約綠竹筍發展的瓶頸。08年,江西吳記園食品有限公司投入800多萬元,興建了綠竹筍加工廠,將大部分的鮮筍經清洗、蒸煮、包裝、殺菌,然后投入市場,這樣既保證了綠竹筍的品質,延長了保質時間,又進一步推動了綠竹筍種植業的發展。(江西省廣豐縣質監局 余智音)
余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