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甘肅慶陽市有“環縣蕎麥”躋身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列,慶陽香包、慶陽蘋果、寧縣晉棗、鎮原杏制品正在培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中。國家質檢總局高級專家咨詢服務團“西部行”質檢組在慶陽期間,專家組副組長、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地理標志處高級專家劉紅春在深入西峰區市場考察香包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銷售基地,查看有關申報資料,了解慶陽市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培育工作進展情況的基礎上,就慶陽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提出了的指導意見。
劉紅春說,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市場中具有與中國名牌產品同等的、甚至更高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評審工作已完全與國際制度接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得到國際普遍認可。慶陽市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培育具有慶陽地域特色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爭取成熟一個申報一個的原則,突出“我有它無”的產品特點,制定詳實的推進計劃,不斷提升申報層次。他認為,慶陽市的蘋果、寧縣晉棗、鎮原杏制品,以及白瓜籽等地域產品都具有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基礎,特別是白瓜籽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70%以上,應當說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意義更大。但慶陽白瓜籽雖然有申報地理保護產品的優勢,但市場上白瓜籽產品的名稱雜亂,有的產品突出了商標名稱,忽略了地域名稱,不僅是白瓜籽,其他慶陽的特色產品都應引起這方面的重視。
劉紅春指出,國家質檢總局對技藝型的產品,如香包、剪紙、皮影等產品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比較謹慎,專家評審把關特別嚴。慶陽香包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并且已經有申報計劃,但必須把握好申報的原則和規范,對國際規則和國家對技藝型產品申報的原則要清楚,要把對香包產品的申報積極性轉化到申報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分析上,對如何介定香包產品的范圍,如手工與機制、香包與隴繡等問題要認真研究,對如何提高香包的附加值要有具體的措施,要努力提高香包產品與地域的關聯性,充分地展示慶陽香包的特色。要發揮政府和質監部門的引導作用,不斷提高地方產品的地域優勢,絕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而丟掉傳統特色。
劉紅春強調,要認真做好“環縣蕎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宣傳工作。首先,要大力宣傳環縣蕎麥的產品特色品質,加強蕎麥產品的研發和市場開發,加強營銷策劃,切實提升環縣蕎麥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內做的好的如成都“郫縣豆瓣”等地理標志產品的深度開發的經驗,“郫縣豆瓣”一個產業銷售額就達到了25個億,成為地方最大的支柱產業;第二,要加強監管、規范產品和市場,加快產品帖標申報;第三,堅持促進地理標志產品與促進農民增效增收結合,以加快環縣蕎麥保護使用為手段,以提高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為目標,用現代工業的思維和方法把地理標志產品納入工業生產體系,實現一個地理標志產品帶動一個企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從慶陽香包和地方特色產品銷售市場看,地域特色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希望通過總結環縣蕎麥申報成功的經驗,對正在培育申報的地理標志產品資料進行再分析、產品再細化、項目再論證,更好地推進和提升慶陽地理標志保護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慶陽地域產品的潛力,使慶陽的優勢特色產品走出慶陽、走出國門。(雒建民)
雒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