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TO直銷研究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原直銷監督管理局巡視員 沈根申
“公共關系”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一門學問,很多專業都設置了公共關系課程,十年前我在上海浦東干部學院參加領導干部培訓時其中就有公共關系課,我記得其中一節專門講危情公關,也叫危機公關。因此研究公共關系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且是一個非常有針對性的話題。
直銷作為一種不同于其他方式的銷售模式,自2006年在中國大陸開放以來,一直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本來企業的一種經營模式不應該受到如此的關注,但是由于中國特色,國務院對這種經營模式專門制定了“直銷管理條例”從而也證明對直銷的特殊要求,因此直銷企業的公共關系也不同于其他行業,我作為原直銷監督管理局最后一任主要領導,清楚的認識到,直銷企業公共關系工作的強弱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企業產品的質量、服務、口碑固然重要,光這些是不夠的,他需要全方位的開展工作,其中如何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樹立企業的正面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靠找捷徑瞎忽悠是絕不可取的。根據我長期在監管部門工作的經歷和感受,下面我談談對公共關系這一主題的理解和認識:
一、坦誠溝通
對公共關系而言,坦誠是最重要的理念,而溝通就是重要的手段,對于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看待企業的高管和工作人員首先是看這個人是否坦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某某人實在不實在,實在就為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接觸的一些人口才非常好,但我們覺得這個人比較虛不坦誠,因此對于你這個人在溝通中表示的態度肯定要打折扣,甚至會出現你那么一說,我這么一聽,根本不會重視你的建議和表示,我們雖不能說閱人無數,但什么樣的人,真話假話我們還是看得清聽得出的,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肯定也是能分辨出的,所以與人溝通時決不可耍小聰明,必須要端正態度,否則你就不要去溝通,那樣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造成更不好的影響。同時不論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還是企業的工作人員,要相互理解,換位思考,這樣才能統一認識,企業與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溝通,并不單純是了解相關部門對有關情況的政策和要求,同時要對有關內容認真學習和掌握,溝通前要做足功課,有的人去溝通對一些情況根本不了解,一問三不知,我過去就曾要求過,什么事情要讓管這個事情的人員來,公共關系部門不能包打天下。政府部門和企業角度不同思維方式差別很大,對政策的認識和理解有差異,這是非常正常的,這就需要積極的溝通,從而取得共識。特別是企業及早了解相關政策信息對企業趨利弊害是十分有利的,同時企業主動與有關部門加強聯系與溝通,也使相關部門對你這個企業有深入了解,增加信任和好感,過去我們在報告工作時提到一些企業好的做法,有些企業找我們反映說,我們也是那樣做的,我直言不諱的告訴他,你們也沒報告過,我們不掌握。這就說明了問題,有的企業主動報告不夠,更沒有做到經常溝通。
二、注重自身形象
剛才前面也講到,政府部門和企業站的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政府部門需要對全社會負責,而不是對某一個企業或者對某一個行業負責。因此社會形象不好的企業是不可能得到社會和政府部門支持和認可的,由于直銷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本來就受到很多質疑,在加上一些人帶有偏見沒有客觀的看待直銷這個模式和行業,因此需要直銷行業按照直銷條例的規定嚴格規范企業的各個方面行為,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培訓,提高職業素養和法律法規水平,加強內部制約機制建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完善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嚴禁觸碰傳銷的紅線。對出現的問題要認真解決,及時溝通,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預案,防止事態發展擴大,認真做好危機公關工作,面對現實實事求是的做好善后工作。出現問題不可怕,解決好問題才是關鍵,解決好出現的問題是企業樹立正面形象最有力的表現形式。過去有的企業對發生的問題及時舉一反三進行整改,得到了社會和公眾的諒解,各項指標不降反升,把壞事變成好事,企業形象也得到了有利提升。
三、局部服從全局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一遇到問題就處理不好,政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規范企業的行為,這是職責所在,政府部門維護的是全社會的整體利益,維護的是所有消費者的權益,而各企業和一些社會組織只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都有各自的目標和利益,企業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業要發展,要做強做大,成為有影響力的企業,這都是很正常的。而政府部門則是從全社會的發展需要,要求企業必須規范經營,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還要從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在有些地區要求穩定第一,發展業務不能作為主要要求,不能無限制的過分擴張,這肯定不符合某些企業的利益,在這一點上企業必須以大局為重,做出一定的犧牲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政府部門對企業的要求,局部必須服從全局,這就是講政治,作為企業就不能太任性太隨意。
(本文內容系2017年5月8日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直銷研究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沈根申在第一屆企業家沙龍上的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