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個別不法企業乘中考、高考臨近,利用報紙、網絡等媒體虛假夸大宣傳其產品具有補腦、提高智商等功能,誤導消費者;而有些家長盲目選購使用保健食品,給考生健康帶來隱患,也給不法企業非法牟利以可乘之機。為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及時回應并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要理性消費,謹防受騙。
由此可見,保健食品違法發布廣告問題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并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筆者以為,保健食品違法廣告屢禁不止,不僅僅是消費者受傷害,更成為保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頑癥。
應當肯定,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已逐漸壯大。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保健食品產業近20年發展中出現的種種亂象,足以說明保健食品產業在國內還是一個相當不成熟、不規范的產業。一言以蔽之,這種飲鴆止渴的市場模式和重審批輕監管的監管模式,嚴重影響了保健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如果說此前我國保健食品產業是在“發展中規范”,那么,要繼續做大做強保健食品產業,就必須“以規范促發展”。這也是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的根本所在。
業內人士分析,按照近幾年我國保健食品市場30%復合增長率,加之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保健,預計我國將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市場,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500億元。巨大的發展空間,光明的發展前景已經在向保健食品產業招手。
由是觀之,我國保健食品產業一定要搶抓先機,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痛下決心,從“規范”入手,筑牢產業發展的根基。
其一,抓緊推進規章規范制修訂。盡快推動《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出臺,適時修訂《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和《保健食品試制和試驗現場核查規定》,組織修訂《保健食品檢驗與評估技術規范》以及《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
其二,進一步完善行政許可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許可管理,探索創新審評審批方式,開展保健食品電子審評試點,切實提高審評審批工資效率。建立保健食品再評價制度,適時開展保健食品的清理換證。保健食品行業準入可以進行分級分類管理的改革嘗試。對于新推出的產品繼續實行審批制,那些已經經過長期市場驗證、具有廣泛受眾、被研究和實踐證明風險很小的產品可以考慮逐步實施備案制。
其三,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保健食品產品技術要求,組織修訂保健食品功能評價方法,調整保健食品功能范圍。建立健全標準數據庫和配方數據庫,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原材料標準體系,保證質量安全,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其四,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加快重點實驗室和區域性檢測中心建設,推進保健食品檢驗檢測體系、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完善審評專家管理制度,提高審評質量和水平。
其五,強化生產經營監管。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監管檔案,規范生產許可證管理。建立生產經營監督檢查員隊伍。建立監督檢查安全隱患處理機制,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此外,扎實有效地開展好保健食品綜合治理工作,讓保健食品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