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想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的利潤分配中來,沒想到客觀上違反了國家法律。”
在泰安市看守所里,“斐梵國際”特大網絡傳銷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仍然辯稱自己苦心經營的產業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
今年5月,經過一年多的艱難偵查,在公安部的統一指揮和相關省份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山東泰安警方成功偵破“斐梵國際”特大網絡傳銷案件。
“該網絡傳銷組織涉及全國17省(區、市)、15萬名會員、案值14億元。”7月24日,山東泰安警方向《法制日報》記者披露了“斐梵國際”網絡傳銷案的詳情。
產品全由會員消化
據專案組有關負責人介紹,“斐梵國際”虛實結合,在“電子商務”、“女性經濟”等種種噱頭包裹之下,欺騙性極強。
據了解,該傳銷組織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運作8年,發展速度驚人,參與者中70%以上為女性。
在百度百科上,“斐梵國際”(Fefans)自稱為“一家提升全球女性幸福指數、塑造女性非凡人生為目標的跨國性企業。作為女性高端消費品牌的運營商,斐梵國際只做三件事:一是研發(形、色、韻)的高端產品,二是打造高端品牌,三是為會員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
而要獲得“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務”,意味著消費者必須尊重一套 “游戲規則”:消費者購買3000元的產品就能成為“斐梵國際”銀卡會員,消費13980元成為其金卡會員。再推廣4個金卡,就成為鉆石卡;再拉人,會成為男爵、子爵、伯爵……
警方認為,這其實是在變相收取入門費。
消費者取得會員資格后,可以在一個名為“菲瑪特商城”的電子商務網站開設“3G”網店。與淘寶等平臺不同的是,“菲瑪特商城”的所有產品都由“斐梵國際”提供。
也正因此,“斐梵國際”宣稱:“只要你擁有一個3G網店,不需要自己選貨、進貨,也沒有庫存壓力,斐貝國際提供物流配送,也不必對員工進行管理和促銷,你的主要任務就是拓展會員。”
《法制日報》記者登錄“菲瑪特商城”網站發現,該商城頁面設置非常專業,與其他電子商務平臺幾無差別。但參與偵辦此案的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經偵大隊民警梁志強介紹,“菲瑪特商城”產品的消費群體完全封閉,都由會員消化。
也就是說,“斐梵國際”的產品其實就在會員中“自買自賣”。
與“斐梵國際”相關聯的是“斐貝國際”(Feby),另一家建基香港的跨國性投資集團,“致力于幫助全球女性創造及提升自身價值。”據稱,“斐貝國際”與“斐梵國際”是戰略合作伙伴,二者是生產消費管道營運商與管道增值服務商的關系。
辦案民警介紹說,“斐貝國際”與“斐梵國際”二者不過幌子一塊,如此設立目的不過為了掩人耳目。但李某某卻別出心裁,取“斐貝國際”與“斐梵國際”英文名的第一個字母F,打造出“2F財富通道”這一概念。
不去拉人就不賺錢
泰安市泰山區寶龍廣場位于繁華地段,商業氣息濃厚。“善美•精致生活體驗館”東辰潤良店就位于寶龍廣場一棟寫字樓的二層。
體驗館除了陳列“斐梵國際”的產品外,更主要的功能就是宣傳基地。往日,這里的商家經常能看見經常舉辦各類大小聚會,熱鬧非凡。而現在,卻已經被警方貼上封條。
在全國,這樣的體驗館已經開了68家,遍布各地。每一個體驗館,就是“斐梵國際”在當地的“據點”。
《法制日報》記者看到,體驗館接待臺后方寫著:“愛•朋友•事業•品味•健康•家庭•美”的字樣。據說,這是“斐梵國際”推廣的核心理念。
200余平方米的室內,四壁貼滿了各種宣傳畫。館內陳列著各式“斐梵國際”開發的女性用品,美體內衣、蘋果醋、化妝品、保健品……事實上,產品大都由“斐梵國際”四處搜羅,找企業代工而來。
對于“斐梵國際”和會員而言,產品并不重要。
“這些產品的成本價往往只占到了出售價格的10%左右。”辦案民警介紹說,價格虛高的部分就是會員分享“消費回饋”的來源。
“斐梵國際”對會員的計酬方式極其復雜,但歸結一點,會員的收獲,與其發展的會員人數、以及消費額度直接相關。
例如,發展一名銀卡會員,可獲得獎勵600元,同時分享這名會員的消費回饋。發展一名銀卡會員,就能得到1800元。
但只有不斷拉人才能賺錢。一些會員說:“你不去拉人,消費的分紅甚至都不給你。”
“能不能賺錢,取決于能發展多少下線。這就是傳銷組織的倍增原理。”梁志強說,在“斐梵國際”數十萬會員中,只有5%至10%的人掙到了錢,大多數希望一夜發財的會員是白白給人家作了貢獻。
“教父”頭頂光環耀眼
“斐梵國際”的這套運作模式建立在“生產消費營銷”理論之上。這套理論稱,未來的社會是“消費資本化”的社會,要讓消費者成為股東,分享產品的收益。
這一理論發明者就是李某某,“斐梵國際”的“教父”。
李某某,1961年出生,香港籍人士。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傳銷剛剛在大陸萌生之時,他就已涉足這一領域。經過十數年歷練,早已是行業內的大師級人物。
在看守所內,這位“教父”戴著眼鏡,語速和緩,表達極有條理,一副儒商風范。
“我們就是想開創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他說。
在公開場合,他自稱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工商管理學博士,亞洲著名“生產消費營銷”領域實戰專家。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名為《邊吃比薩邊賺錢》的暢銷書。
對于“斐梵國際”,他不認為產品是暴利,只不過計酬方式跟國家法律有沖突。“跟同類產品相比,我們的價格只是在中等。只不過人家(指價值虛高部分)去了渠道,我們給了消費者。”
財產追回難度極大
事實上,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媒體就不斷發出“斐梵國際”涉嫌傳銷的報道,但都被李某某和其團隊公關化解。
記者發現,這些關于“斐梵國際”的負面報道大多被刪除。相反,這些負面報道一出來,李某某就會運作其他媒體發一些正面宣傳的“軟文”。
每年,“斐梵國際”都會投入大筆費用進行形象公關和社會公益事業。而對核心團隊和會員,“斐梵國際”也出手大方,每年都組織花費不菲的赴歐洲、新馬泰等地旅游、考察。活動之后,相關視頻、圖片都會上傳公司網站。
《法制日報》記者在互聯網上一段視頻看到,2010年,“斐梵國際”成立5周年之際,李某某和團隊組織了盛大慶典,場面宏大。
在泰安市看守所,記者還見到了“斐梵國際”團隊成員王某某,一位前國家級女運動員。
由于保養得當,王某某雖已年過六旬,但依然保持姣好身材。因為這個緣故,被李某某吸納被團隊一員,作為美體內衣的“代言人”經常出入全國各個“沙龍”活動。
“很早就有會員提出,我們這么做是不是傳銷?但每次都被李某某用模糊的解釋擋過。”王某某說。
為躲避警方打擊,李某某還將會員信息等數據庫、網站服務器均設在香港,這給警方打擊也帶來很大困難。
記者了解到,幾年經營下來,李某某斂財至少數億元。但這些財產大多數已被轉移至境外,追回存在極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