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直社發表的“北京來論”的文章,是體現政府對于直銷方面的政策的,務請大家認研讀。龔巖先生是國家機關的公務員,他的這篇文章是應中直社之約而寫的,直銷企業應該認真讀一讀,千萬不要在經營中涉嫌傳銷。
目前,我國少數直銷企業的經營確實有涉嫌傳銷的地方,但這些直銷企業不聽眾勸告,繼續以“創新”的名義進行從事涉嫌傳銷的事。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直銷企業涉嫌傳銷不是鬧著玩的。
目前,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行為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網絡上涉嫌傳銷,二是搞所謂的制度速勝的類資本運作。現在,直銷企業網上涉嫌傳銷的情況比較嚴重,已引起工商、公安機關的嚴重關注。類資本運作的直銷企業雖只是個別現象,但在直銷行業影響極壞。雖然行業內有專家進行了批評,但類資本運作在所謂“創新”的掩飾下愈演愈烈,席卷全國。直銷企業涉嫌傳銷不僅僅在內資直銷企業,外資直銷企業也有,甚至有的外資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問題更嚴重。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問題一天不解決,直銷市場就一天不得規范,必須引起政府監管機關的高度重視。
為什么有的直銷企業涉嫌傳銷膽子那么大?原因不外乎有三條:一是涉嫌傳銷錢來得快。直銷市場的競爭是很嚴酷的,有的直銷企業的市場很在,有的就很小。為了企業賺大錢,少數直銷企業就用所謂的“創新”搞變相的資本運作,或叫類資本運作。,不到幾個月就一下子“賺”了很多很多的錢,“業績”從每月一兩千萬迅即躥到上億,參與其中的人數也很快上升到幾十萬。二是有“保護傘”。這些涉嫌傳銷的直銷企業,往往賄賂政府直銷監管人員,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個別的賄賂甚至有幾百萬。有了“保護傘”,他們涉嫌傳銷的行為就可以冠于“創新”而暢通無阻了。三是以資助社會來掩蓋涉嫌傳銷的真相。這些涉嫌傳銷的少數直銷企業,有了錢就通過資助社會的形式,來掩蓋他們涉嫌傳銷的真相,還美其名曰“履行社會責任”。有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這些涉嫌傳銷的少數直銷企業就更加膽大妄為、肆無忌憚。
直銷企業涉嫌傳銷,其性質與社會上的傳銷是一樣的,而危害性比社會上的傳銷還要大。因為,社會上的傳銷是違法的,很多老百姓都提防,不愿意加入其中。而直銷企業涉嫌傳銷則不一樣,它有著直銷牌照這一“擋箭牌”,老百姓以為是合法的,一窩蜂地加入其中,其危害性是不是比社會上的傳銷更大,就不言而喻了。既然如此,政府監管機關就應該加大對直銷企業的規范力度。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工商機關對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問題采取了選擇性辦案,對一些明顯是涉嫌傳銷的直銷企業,因為進行了成功的“公關”而熟視無睹,甚至加以“表揚”。因此,解決直銷企業涉嫌傳銷的問題,工商機關一定要公平公正公開,千萬不要再搞選擇性辦案了。因為,直銷企業涉嫌傳銷不是鬧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