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直銷業績環比增長超過15%,直銷牌照申請超過100家,2013年直銷發展勢頭會更加猛烈。直銷模式儼然成為眾多營銷模式中最有前途的模式之一。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2011年還是2012年,隨著市場業績的不斷增加,各家企業在市場上遭受到的外事危機也進一步加大。“某公司被罰100萬、500萬”、“直銷禁區”、“涉傳風波”、“賄賂門”等等字眼,已經成為行業圈的關鍵詞,部分企業業績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由此我們需要警惕直銷輿情環境。雖然直銷是公認的好模式,但是現在的直銷相關政策、民眾談“直”色變和同情弱者的心理,讓輿情變得更加復雜。不營造好輿情環境,企業的直銷之路將會異常坎坷。
直銷環比增長15%以上 申牌企業加快
截至到目前,正式公布的獲牌直銷企業已有34家,已經獲得批復的企業還有3家,正欲申請牌照的企業更是有100家以上。并且隨著醫藥改革的深入、保健品會議營銷的萎縮,直銷的利好消息將刺激更多的大型醫藥、保健品企業關注直銷,甚至有的已經著手導入直銷模式,例如廣州藥業、康美藥業、飄安集團等等。
據直銷道道網輿情監控室和海倫國際直銷研究中心聯合調研的數據:33家獲得牌照企業2012的業績超過920億,環比上一年增長15%以上,而從個別企業業績增長甚至達到250%。(附表)
營造好輿情環境 是企業成長的中的必修課
隨著合法直銷企業業績高漲,政府對非法傳銷打擊力度的增加,更多的直銷商開始回歸理性,促使直銷環境逐步轉好,進一步助力企業發展,如新、羅麥、嘉康利、金日市場增長高達一倍多。
然而道道輿情監控室也發現,在直銷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直銷企業所面臨的輿情環境更為復雜,稍一不慎就可能引發負面危機,動搖企業的經營根本。而究其根本,就在于直銷企業身份特殊。包括安利、完美、無限極等在內的直銷企業,沒有一家企業沒有出現過負面。
即使這樣,道道輿情監控室發現很多直銷企業對輿情不夠重視,甚至可以說完全不懂輿情,在面對消費者投訴、公眾指責以及媒體監督時,往往采取消極、忽視的態度,甚至抱著置之不理的鴕鳥觀念,寄希望危機自然而滅,表現非常幼稚。
今天人們主要以情感來感知,以體驗來判斷,基于互動來建立信任的形象。不回應,沒有態度,則意味著企業漠視,代表企業誠意或重視不夠,更易被質疑。
蘋果遭媒體圍剿事件值得我們直銷企業警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直銷做的是“人”的事業,企業的信譽、風評直接關系到市場的安穩與企業的未來發展,加強內功的同時,“懂輿情,明危機、知處理”是直銷企業非常必要的生存哲學。
為此,我曾有緣跟中國直銷投訴管理中心的相關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他們認為:“隨著公眾意識和維權意識崛起,特別是微信、微博等技術出現,人們在信息的表達、傳播上更加便捷,讓直銷企業輿情環境更加復雜,而企業投訴渠道的不暢、以及工作人員對消費者投訴的不重視,導致企業環境充斥著負面信息,例如產品質量的問題,服務態度的問題、宣傳語言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都可能引發負面狂潮。”
據此負責人介紹,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套有機的輿情管理系統協助企業,以便為企業和消費者搭建一條更為暢順的溝通渠道,以便把最小的事情化在無形之中。既解決了消費者的苦惱,又能夠讓企業第一時間了解并能夠處理好,不但提升了企業的服務品質,還能提升直銷這個行業的公眾形象。
相信,在各界同仁志士的共同努力下,直銷行業將發展得更好,前景更加光明。(直銷道道網 王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