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報安利中國涉嫌傳銷種種亂象后,有十年安利“打拼史”的煙臺人劉月映的丈夫李文很快得到了“回報”——被“掃地出門”:身為安利高級經銷商的李文被除名。這意味著,“我們為安利拼死拼活奮斗了十年,最終落得兩手空空。”
此前,一起“挖地溝”(膠東用語,類似“挖墻腳”之意)事件已讓劉月映憤而退出安利。據介紹,十年間劉月映和丈夫李文發展了包括王志恒——牟紅巖——卞秀敏這戶高級主任團隊,整個團隊的市場份額每年做到了一千多萬。
2008年,夫妻兩人的年收入達到18萬元,“加上年底一些獎金約有20多萬”。
但令兩人沒想到的是,卞秀敏竟被“挖地溝”挖走——卞帶領自己的團隊“轉換部門”,另投他人。2008年12月,卞申請退卡,2009年2月,退卡申請生效。
劉月映和李文夫婦由此收入銳減。“因為安利采取的是‘團隊計酬’的模式,”劉月映介紹,“比如我發展了一個下線,下線的月銷售額為2500元,我的銷售額為5000元,那么下線只能領取2500元的9%,而我則可領取的是7500元的12%減去下線領取的傭金”,而且,如果下線人員能達到每個月八萬的銷售額,二人則可以拿到百分之四的“領導獎”——卞秀敏團隊就達到了月銷售額8萬。”
夫婦二人曾多次找安利相關負責人“討說法”,并明確指出,卞秀敏“跳槽”屬于違規,因為據安利公司《加強治理市場干擾的新舉措》規定,卞秀敏退出李文劉月映團隊后為12到24個月不能重新加入安利營銷隊伍,情節嚴重者將永久禁止進入,但實際上僅僅5個月后,卞秀敏即加入了同為煙臺市場的申作振團隊。
不過盡管劉月映李文夫妻二人“據理力爭”,但安利方面一直采取的是“安撫”策略,始終不予實質性處理。安利煙臺分公司的調查結果則是,“(劉月映的)指控不成立”。
“事實俱在,安利卻睜眼說瞎話是因為團隊計酬模式涉嫌傳銷。”劉月映認為。因為2005年9月2日公布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明確禁止團隊計酬。比如,《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支付給直銷員的報酬只能按照直銷員本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的收入計算”,而《禁止傳銷條例》則將“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列入傳銷行為。
劉月映告訴記者,2013年6月3日,在丈夫李文被安利山東市場部童主任通知“除名”后,她們曾質問童主任“原因”,童主任稱其向媒體投訴、在論壇上發帖實名舉報“傷害了(安利)公司利益”。劉月映反問,“你只維護安利公司的利益,我的利益怎么不維護?”童主任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安利公司隨時愿意和你對話”。
2013年6月5日,劉月映告訴記者,童主任來電稱“下周北京來人對話”。“如果我的問題再解決不了,我將用我自己的方式維權到底。”劉月映表示。
有市場觀察人士分析,“如果劉月映的投訴成立,就坐實了安利的團隊計酬模式確實存在,所以這件事情安利處理起來十分棘手。”
事實上,安利中國采取的團隊計酬模式可謂“公開的秘密”。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對此就曾明確指出,安利“采取了團隊計酬的模式”,“實際上是不規范的直銷企業”。
而安利中國一直試圖規避直銷法規的約束。早在2003年,安利公司就規定每個經銷商都與公司獨立簽約,也各自從當地店鋪直接提貨,在安利公司和消費者之間只有一個環節,即安利經銷商。但不為公眾所知的是,在經銷商這個環節卻又暗藏著20個子環節,這就是安利經銷商的20個層級。每個經銷商都隸屬于某個團隊某個更高級的經銷商,這20個層級的安利經銷商總計可以拿到20項傭金。安利20層經銷商的獎金播出率總計達到了稅后營業額的54.3%,實際上遠超直銷法規明確規定的“傭金封底在30%”的標準。
而在安利公司內部,其獎金制度包括九種十二項:個人銷售傭金獎、市場開拓獎金、領導獎金、紅寶石獎金、深營銷總監、全球政策咨詢委員年終獎金等。在這九種十二項獎金中,安利公司只向國家商務部報備了市場開拓獎這一項,將這一比例規定在27%,也是為了規避《直銷法》所規定的30%上限。
劉月映沒認識到的是,安利的直銷模式通過公司與經銷商的絕緣隔離,本身就縱容經銷商使用不正當競爭手段。2012年8月《中國經營報》的一篇報道就指出,安利“是在開歷史的倒車”。以安利為代表的多層次直銷,把現代化商業的高效大規模運作逆轉為每個人單獨的銷售運作,營銷效率大大降低,營銷成本大大增加,但營銷成本的巨增卻不需要安利公司承擔的,而完全由營業代表自己承擔。
同樣地,上級營業代表可以有效地將成本轉嫁給下級。當一個經銷商的團隊規模10倍、100倍的擴張的時候,他個人需要承擔的營業成本根本不會同比例的增長,因為每個下級營業代表都要自己負擔自己的營銷費用,而同時上級卻還可以拿走下級利潤中的一大塊。
由此便不難理解,直銷公司何以能夠長期存在。那是因為從上到下成本的成功轉嫁——風險完全轉嫁給了下級,下層的營業代表必須不斷地更換,才能保證高階享受低風險高收益。下級的營銷成本會幾十上百倍的急劇上升,要想通過銷售產品來彌補成本,事實上已經毫無可能。因此,絕大部分底層是必然要賠錢的,最后絕大部分人做不下去,離開也是必然。
此外,安利的營業代表并非安利員工(如果是員工,則按照勞動法,安利就必須為他們買福利、社保),而都是獨立經銷商,這在法律上意味著安利公司不必對經銷商的行為負責。
所以安利公司在公開場合非常低調,而許多安利直銷員卻在前方吹牛。安利公司對于這些所有夸大宣傳的態度是絕不公開承認,但也絕不辟謠,公開承認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要負法律責任;公開辟謠則安利人無法再造謠,對銷售不利。
耐人尋味的是,在廣受質疑的同時,安利的“中國式”直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公開報道,中國已成為安利全球最大市場,2012年銷售額達到271億元人民幣。“安利(中國)創下了安利全球市場的多個‘第一’,并使‘中國經驗’成為其他市場效仿的樣板。”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孫鴻志,在全國工商系統創建“無傳銷城市”現場會上表示,在新形勢下強化打擊傳銷的策略,一手要堅持打早打小,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對傳銷“萌芽”露頭就打,防止傳銷組織坐大成勢;一手要狠抓大要案件,以“破大案、挖源頭、搗窩點、摧網絡”為主攻方向,通過與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依法嚴懲傳銷組織者、領導者,有效震懾犯罪。
另據新華社2013年6月3日報道,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中央文明辦、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12個部門,決定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傳銷執法行動,這也是歷年來參與部門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專項行動。(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