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旗下擁有“悅詩風吟”和“雪花秀”品牌的韓國最大化妝品企業愛茉莉太平洋新聞不斷。
2017年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告顯示,根據近期檢驗檢疫情況,253家企業出現不良記錄,決定對這些進口食品化妝品企業采取加嚴監管措施。愛茉莉太平洋的面部護膚乳液赫然在列。
與此同時,韓國化妝品媒體富體美麗統計顯示,愛茉莉太平洋第二季度整體銷售額為1.2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同比減少10.3%,營業利潤124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6億元),同比減少48.2%;第三季度持續下滑,銷售額為1.4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6億元),同比減少14.2%,而凈利潤更同比減少39.7%至132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08億元)。
資深日化專家張兵武表示,近四成利潤下滑,基本是因前段時間中韓關系遇冷,韓妝在中國市場受挫。
這家來自韓國的化妝品巨頭似乎離“亞洲第一”這一目標越來越遠。
計劃不如變化
據了解,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是享譽全球的韓國化妝品集團公司。公司成立于1945年,旗下子公司橫跨數十個行業,不僅擁有自己的研發中心,而且海外分支機構遍布全球,國際行銷網遍及40多個國家,所生產的化妝品項目多達4000多種。
早在2015年9月,在首爾召開的媒體會上,愛茉莉董事長徐慶培曾表示,公司將借助韓流熱潮,宣傳“亞洲之美”戰略,力爭2020年將銷售額提高至12萬億韓元——這一目標與當時位居亞洲首位的資生堂提出的同一年度超過1萬億日元的銷售額目標持平。
彼時正逢韓流熱潮強勁,而且日本資生堂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因中日關系遇冷而陷入苦戰,愛茉莉太平洋看到了機會,準備“專注深挖中國市場”,表示將力爭在2020年奪走“亞洲第一”的寶座。
可不到兩年時間,時過境遷后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相比之下資生堂的業績回暖上升(2017年上半年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 73.9%,達到了347億日元),愛茉莉太平洋則嘗到了中韓關系遇冷的后果。
“目前愛茉莉太平洋與資生堂相比,在品牌數量(質量)、研發技術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當然愛茉莉營銷能力很強,僅僅依靠韓流風潮,要追上資生堂很難。
一位在日本調研過日化企業的金融專家也認為,“計劃不如變化,拓展海外市場,什么因素都不能小覷,從文化習俗、法律法規、市場環境到政策條例,一個差錯或者問題都能導致失敗。而據我了解,韓妝整體的質量,或者說韓妝企業的品控能力并沒有趕上日系品牌。”
頻遭質量問題
在業績下滑的同時,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產品曾屢被曝光質量問題。
2016年9月26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稱愛茉莉太平洋旗下11款牙膏被檢出含有加濕劑有害成分,下令召回并暫停銷售該產品。雖然事后韓食藥處強調被召回的產品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這一說法并沒有贏得韓國消費者的信任,愛茉莉太平洋被消費者索賠3.15億韓元。
另據韓媒報道,2016年9月30日,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品牌“愛麗小屋”與“ARITAUM”的眼影產品因違反相關條例,在未得到成品合格判定前發貨,其生產企業被勒令停止制造業務。
2017年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2017年1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蘭芝旗下的蘭芝臻白凈透保濕乳、蘭芝水活力噴霧(保溫修護)、蘭芝水活力噴霧(舒潤)共3批次產品因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被銷毀處理。公開資料稱,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菌,此次涉及的三種護膚產品,在使用方法上均直接接觸人體皮膚,長期使用可能會引起嚴重感染。
而2017年底,愛茉莉太平洋的面部護膚乳液又因未附金黃色葡萄球菌項目檢測報告,而被添加不良記錄。
盡管出現問題的產品大部分并非愛茉莉太平洋公司直接生產,但其品牌名譽在亞洲各國遭受重創。而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品控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也被外界質疑。
“在經歷這種大事件(中韓關系遇冷)以后,質量還總是被擔憂,愛茉莉太平洋預期(成為‘亞洲第一’)的希望還在,但是已經很渺茫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亞洲第一”的艱難之旅
一位彩妝消費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愛茉莉太平洋的本土化做得并不好,即使沒有中韓關系和質量問題這些事,產品也難以成為自己的第一選擇。
“我總覺得他們在中國推廣的產品(比韓國)滯后許多,會員積分政策并不優惠,我還仔細研究過一些產品的成分,有些居然在升級之后,價格沒變,成分反而變差了。”
雖然2017年中國市場遭遇挫折,但愛茉莉太平洋并沒有坐以待斃。
僅2017年9月,愛茉莉太平洋旗下就有多個品牌進入海外市場:雪花秀歐洲首家專柜店在法國巴黎Galeries Lafayette百貨開業;悅詩風吟美國首店在紐約聯合廣場開業;蘭芝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入駐了144家絲芙蘭。此外,愛茉莉太平洋還專為東南亞女性推出了符合當地文化的產品,希望借此打入印尼、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市場。
而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市場才是愛茉莉太平洋等韓妝品牌的主要增長點,沒有中國市場的支撐,其他地區的業績增長也難彌補損失,其“亞洲第一”夢想恐怕是鏡花水月。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張兵武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即使未來中韓關系回暖,已失去的市場份額也不是那么容易挽回,愛茉莉太平洋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質量和業績下降等問題采訪愛茉莉太平洋,截至發稿,并無回復。
相關閱讀
愛茉莉太平洋遭中國質檢部門預警 面部護膚乳液被加嚴監管
近日,愛茉莉太平洋又被中國質檢總局提示安全風險預警。
據了解,2017年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通告顯示,根據近期檢驗檢疫情況,253家企業出現不良記錄,決定對這些進口食品化妝品企業采取加嚴監管措施。其中,知名企業愛茉莉太平洋等企業在列。
信息顯示,質檢總局對愛茉莉太平洋貿易有限公司的控制措施包括再次進口面部護膚乳液時,需隨附金黃色葡萄球菌項目的檢測報告。
質檢總局表示,列入本表的企業所生產經營的某種(些、類)食品化妝品曾發生過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而被拒絕入境的情況,并且達到了《進口食品不良記錄管理實施細則》所規定批次。
同時,列入本表的企業在符合《進口食品不良記錄管理實施細則》規定的“解除風險預警條件”后,經向檢驗檢疫機構申請解除風險預警后,才能恢復正常報檢。
實際上,近期,愛茉莉太平洋由于其他違規行為還曾收到中國政府部門的處罰。
去年三季度末,愛茉莉太平洋貿易有限公司一分公司銷售多款產品不標明價格,北京市東城區發改委依據相關規定,對該公司作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公開資料顯示,愛茉莉太平洋貿易有限公司于2003年3月21日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SHIM SANGBAE,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化妝品、香水、日用百貨、美容用品及器械(醫療美容器械除外)等。
值得注意的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最近的經營也面臨一些壓力。
數據顯示,該集團3個季度累計銷售額46,870億韓元,比去年同期下滑8.7%,營業利潤6,412億韓元,下降32.4%。據媒體報道,該公司曾表示,受游客減少等原因,主要美妝子公司銷售和營業利潤均出現負增長。
其中,在中國區銷售較多的愛茉莉太平洋品牌表現尤其糟糕。
公開數據顯示,悅詩風吟品牌受游客減少免稅店銷售低迷影響,銷售額4930億韓元,下降14.6%,營業利潤890億韓元,減少41.4%。
另外,伊蒂之屋受免稅店和觀光商圈門店銷售低迷影響,銷售和營業利潤均下降,銷售額2013億韓元,下降16.7%,營業利潤76億韓元,下降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