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我幾年前用來自詡的一句話。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大概意思是:
“即使千萬人阻擋,我也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今年再見徐建成,忽然覺得這句話更適合他。
——蘇尹川
【一】
解讀一個人,光聽他自己講是遠遠不夠的。他說出來的信息,只是他想要傳遞給你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卻在言語之外。解讀實業家實際上要比解讀藝術家有趣得多,因為前者的光照譜系能透視出人性更多的復雜層次,實業家比起藝術家,更趨近人性的本質。
所以作為已經二度采訪的對象,上次既已觸及表體,這次自然要碰一碰徐建成的肌理。既要碰其肌理,再單純聚焦于其言辭,就顯得單薄蒼淺乏力了。
這篇文章,我決定切一切言辭之外的徐建成。
【二】
我們的采訪還是約在他的辦公室。江南寒雨的下午,一室明光給整個空間涂了層柔軟的橘調。
這一次他沒有站在門口寒暄,而是迎立于門斜對角線的室內:長桌一側,豎紋西裝筆挺依舊,只是顏色從紫咖換成了紺青 —— 一種介于琉璃青與普魯士藍之間的藍——藍得濃郁流光,深不見底,映在暖色的開闊空間里,格外出挑。
很難說在意細節如徐建成這樣的人選擇這身西裝顏色,是否有過除了得體之外的考量,但藍確實很適合拿來拆解他:
放之于自然,藍是天空之色,也是海洋之色,是除了綠之外的第二種地球生態色,很符合徐建成樂衷環保敬畏自然的一貫情結;
放之于哲宗,藍意味著神秘、無限與深邃,亦切中徐建成看似隨和其實內心疏離不信任,刻意隱蔽部分自己不為他人全然了解的內在特質;
放之于個體性格,藍是“自由”和“保守”的雙重象征,事實上這兩個要素也確實很能夠從徐建成的為人處世中得到印證;
放之于社會,它是科技的標識,要知道綠葉剛剛發布自己的獨立電商APP,多軌配合其直銷體系,與此同時,徐建成準備在今年成立一座超現實主義的研發中心,并同步設立研發博士后站點;
放之于玄,它是平衡五行的加持色,畢竟水生財,對任何一位實業家而言,財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
我要說的是,連年追蹤采訪同一個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這意味著你能更敏銳地捕捉到眼前人過去一年來的明顯變化。
一年未見,徐建成的臉上多了一副黑框眼鏡,剛剛好濾褪了去年隱現眸間的鋒芒,言笑間更多三分儒氣 。話雖如此,斯人畢竟不是儒生,儒氣歸儒氣,儒氣是儒于外,后面你會知道,內王才是他骨子里的東西。
看得出,過去一年,他經歷頗多。
【三】
當然多。
過去一年,綠葉的洗護產品線銷售量達到了日均15000套,是真真正正打了翻身仗的一年;過去一年,徐建成攜管理層到杭州拜訪了馬云,發布了配合自己直銷體系的獨立電商APP,截至目前的日成交額已高達40%;也是過去一年,徐建成的第一家綠江南酒店正式對外開放,為其主線業務版塊之外的有力后備種下了第一顆種子,不出意外,三年后這顆種子將發芽開花,遍布全國,為他日后的五星級酒店-G酒店計劃鋪通前路……最重要的是,過去一年,徐建成在鹽城拿下了1000畝地,這意味著綠葉很快將要擁有集化妝品高級研發、倉儲、展示空間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基地。
寫詩的人未必算詩人,真詩人未必會寫詩,有的人潑墨創作,有的人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幅巨卷潑墨。徐建成的前半生,便是這樣一幅潑墨。他的個性和事業大開大合,如汪洋奔涌,雖有看似隨意而為、疏放恣肆的一面,深究下去,卻都是精明地大氣,步步有的放矢,寸寸深藏設計和規劃。
說起來也不難理解。
徐建成一向是個目標明確充滿行動力的人,這樣的人潛意識里做事情就會自動向目標靠攏。甚至不必談目標直指的事業層面,對于內驅力強大的人而言,那種所謂的“目標感”早已滲透到身體發膚細胞層液里,涓滴成流,自成一股向心力,這力輻射到生活細節的方方面面,無形中就提高了每次選擇每次打靶的準心率。
坊間撰寫那些傳奇人物的人生軌跡,偏愛將其人行事屢有事半功倍奇效的神奇歸功于這個人具有常人不常有之運氣。殊不知,運氣也是挑人的,這個世上從來就沒有絕對偶然的神奇,所有偶然神奇的背后都有一條嚴密必然的邏輯鏈支撐。
徐建成這幅墨,潑出來的大氣是結果,潑之前有意無意的縝密是精魂。
【四】
“我的身份決定了我在這個公司不會有朋友,也不能有朋友。”他說。徐建成這樣說,并非在表達他沒有朋友,恰恰相反,他是個朋友遍天下的人。作為徐建成的朋友,你可以很容易感覺到這個人的熱情和真誠,但另一方面,感受力敏銳的人也很容易察覺那是一種帶著距離的熱情和真誠。這距離有時候看起來很短很短,仿佛觸手可及,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蟲洞,任你再怎么伸手過去也是徒勞:兩個時空就是兩個時空。
就像有些人越走近越難把握,越走近越難描摹。造成這個事實的原因,除了因為觀察者越走近越容易陷入細節,也可能是因為被觀察者客觀上就不想被完全把握,不想被完全描摹。那些忽真忽假,忽明忽暗,把真話當玩笑說,把玩笑當真話講的人,大抵是因為孤獨。有些人是主動孤獨,有些人是被動孤獨。有些人主動孤獨久了,就變成了被動孤獨;有些人被動孤獨久了,就變成了主動孤獨。前者的本質是對人的不信任,后者的本質是對己的不信任。二者交織纏繞,日子久了,其實也很難辨得出孰先孰后,但孤獨都是一樣的孤獨。
徐建成孤獨嗎?孤獨。所以他才會在朋友圈里深夜情緒涌動。但說到底,孤獨對他而言又算不得什么影響性的困擾,畢竟他的全部心理安全感是建固在事業之上的 —— 如此選擇未必健康,但足夠聰明。如他所言,即便休息半日,他都會內心空落著慌得如同生病一般,工作就是他的呼吸。如果說朋友聚會喝酒算是生活的話,那大概是他唯一的生活,盡管我們都知道,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義。但又有什么關系呢,也許有些人來這世上,本就不是為了生活。
換個角度看,其實全然的“孤獨”和全然的“信任”在結果上并沒有什么差別,二者都會令到一個人若是付出便可無所求地付出,不過度熱切看重于得到。積極來說,未嘗不是樁好事:對他人不報希冀,自然也就免卻了許多傷心事,甚至有時還能得到些意外的驚喜。
【五】
慈善便是這么一種“付出而無所求”。
作為一個天性對他人的情緒感受力特別強的人,徐建成對“苦難”天然敏感,很容易共情于他人的處境,年輕時的艱難經歷某種程度上又強化了其對弱勢群體的感同身受,這種種動因推促徐建成在很多年前就開始著手慈善,而真正規范化運作慈善始于2014年。2014年,徐建成以綠葉品牌成立了蘇州綠基金公益基金會,開始以經營企業的方式運作慈善,大大推進了其慈善執行的效率。自2009年至今,綠基金捐助總額已逾3000萬元。
「乞丐們在大街上親吻
這路面的情形令人難以置信
我們如此富足
有人卻需要幫助。」
“貧困”的源起并非因社會財富不足夠豐富,而是因幸運沒有給到所有的人。所幸的是也總有那么一部分幸運者,愿意把“為不那么幸運的人做一點事”當作一種義務。我是說,對于白手起家能有今日的徐建成而言,慈善可能已經不僅僅意味著企業的社會責任了,慈善同時更是他的另一種自我實現,是他潛意識里“想要去拯救”的情感傾向的必然需求。
【六】
金庸筆下的「俠」和古龍筆下的「俠」,區別在哪里?
前者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后者是獨行俠,是香車寶馬美女如云的人間孤獨客。
但不管哪個「俠」,「俠」就是「俠」,俠是需要具備自我犧牲精神的。
王不一樣,王沒有自我,王的自我就是天下。
一個人究竟可不可能既是俠,又是王呢?
再次見到徐建成,這個從來沒有想過的有趣問題忽然心頭一閃。
老實說,我沒有找到答案。
但「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七個字,他名副其實。(作者:蘇尹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