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查處以直銷名義和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實施傳銷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稱近年來部分企業為實現擴大銷售業績的目的,同意所謂的"直銷團隊、銷售企業"掛靠,默認甚至指使其以直銷經營許可為幌子,以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從事傳銷違法活動,嚴重擾亂直銷市場秩序。從2018年5月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查處傳銷違法行為的專項執法行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后,在"打傳規直"方面重拳不斷。繼4月3日發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將廊坊、北海等11個城市列為2018年整治傳銷重點市之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又于4月8日發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這一次,市監總局將規直的重點指向直企的經銷商:"對有證據證明經銷商的傳銷行為系按照與直銷企業的約定或者由直銷企業支持、唆使的,由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的相關規定,處罰經銷商的同時處罰直銷企業。"
中國經濟網記者梳理今年媒體關于獲牌直銷企業的報道,發現康寶萊、玫琳凱、九極生物、炎帝生物、康美藥業等因違規問題遭媒體曝光。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嚴查以直銷名義實施傳銷違法行為
據中國經濟網4月26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從2018年5月起,組織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查處以直銷名義和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實施傳銷違法行為的專項執法行動。
《通知》還要求,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應重點調查掌握直銷企業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一是直銷企業與本企業以外的公司、銷售團隊、經銷商等主體簽訂只能銷售該企業產品的合同,或者通過合作、包銷等形式形成了事實上的掛靠關系。
二是直銷企業或者其掛靠的公司、銷售團隊、經銷商并非以銷售產品為目的,而是以各種資本項目運作、投資返利分紅、股票或者期權等為載體,以資金盤的形式運營。
三是直銷企業或者其掛靠的公司、銷售團隊、經銷商在實施上述行為時,均是以該企業的名義、以直銷經營許可證為幌子、以開展"直銷經營"為借口,許以高額回報,引誘、哄騙相關人員參與。
四是直銷企業或者其掛靠的公司、銷售團隊、經銷商在實施上述行為時,存在《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的傳銷違法行為或者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為傳銷行為提供條件的違法行為。
根據《通知》,專項行動的工作安排將自今年5月開始,共分五個階段進行。其中5月-6月動員部署和線索收集排查,7月立案集中上報,8月-10月依法調查處理,11月督促企業整改,12月總結通報工作情況。
中國商報:玫琳凱卷入“傳銷”風波 大失民心
據中國商報今年4月報道,在企業對直銷行業躍躍欲試之時,國家對直銷行業的規范力度也在加大。
一邊是重新定位,瞄準年輕人市場的直銷品牌,另一邊卻也有與“傳銷”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甚至因此接連受創的品牌,比如玫琳凱。
談到中國的化妝品直銷市場,玫琳凱是當之無愧的巨頭。1995年,玫琳凱進入中國,7年后開始盈利。2015年,玫琳凱在中國市場的直銷銷售額僅次于安利,約占我國直銷企業總直銷銷售額的26.08%,隨著銷售額超越美國本土,我國已經成為了玫琳凱在全球最大的市場。
此前,國際知名獨立市場研究機構歐睿信息咨詢發布了一份全球護膚品品牌年度排行榜,在這份調研范圍涵蓋160多個世界知名品牌的榜單中,玫琳凱品牌名列前五名。
玫琳凱的成功,除了高科技含量、高安全度的產品,服務體驗也是提升品牌好感度和美譽度的關鍵因素。通過“面對面美容課”的方式,玫琳凱遍布全球的350萬美容顧問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產品試用和護膚知識的講解,從而讓每一位消費者在離開美容課課堂時都能掌握保持健康肌膚的方法,以及使用化妝品增加自然美的訣竅。
雖然不可否認玫琳凱在女性覺醒方面的功績,但他的薪酬制度卻一度被認為與傳銷相似。之前有報道表示,在玫琳凱各種計酬方式中,除個人業績以外,無一不是以部門(小組)為單位的計算基數,玫琳凱的多層次獎金計酬(或稱為團隊計酬)與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規范相悖,形成了符合《禁止傳銷條例》,繳納或變相繳納入門費、拉人頭發展下線組成層級關系、多層次計酬的傳銷三個主要特征。因此,玫琳凱想要挽回消費者的心還尚需時間。
炎帝響應市場監管總局9號文 曾陷原始股漩渦
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今年4月報道,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炎帝生物)官網發布一則題為《關于認真學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9號文件,規范經營嚴厲禁止違規宣傳的通知》,該通知發于4月25日,是針對今年4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市場監督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查處以直銷名義和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實施傳銷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市監競爭<2018>9號)。
那么,炎帝生物為何如此迅速響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9號文件呢?
記者通過百度搜索炎帝生物相關新聞報道發現,多家主流媒體轉載了關于炎帝生物借用原始股發展會員的輿論。其中,中國經營網在去年5月20日發表了題為《炎帝生物用原始股發展會員惹爭議》一文,該報道中指出,2015年,炎帝生物的營收達到了40億元,同比增長300%;2016年營收達到了約49.6億元,同比增長24%。但炎帝生物業績暴增的背后,一方面是獎金制度和多層級計酬模式的助推,另一方面是利用原始股等噱頭吸引經銷商的手段,涉嫌金融傳銷。
對于炎帝生物未來的上市方式,各方的說法不盡相同,有經銷商告訴記者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也有的說是將登陸新三板,但相同的說法是,在達到一級代理商級別之后,就可以獲得炎帝生物的原始股。
而實際上,早在2015年3月就有直銷業內網站披露類似情況。文中提到炎帝慧澤系統兩年來以產業化項目入股為噱頭,采用“會員發展捆綁銷售原始股”方式大肆炒作。“所有炎帝生物慧澤系統二級以上代理商都有入股慧澤股份資格,二代3萬元,總代5萬元,董事20萬元,依此類推。明年開始第二次募集股東(要求總代級別才有資格),所以3月31號前沖刺二代級別意義極其重大!”。據悉,很多經銷商沖著“原始股”而加入的。
中國經營報:康美藥業直銷業務屢遭投訴
據中國經營報今年4月報道,作為市值破千億的康美藥業(600518.SH)近年來不斷收購和加碼大健康產品,直銷業務也成為其建立龐大產業的一部分,目前主要由旗下子公司康美時代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美時代”)負責經營。據報道,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向直銷企業知會了2017年直銷投訴情況,康美藥業以8件投訴量位居前列。
按照康美藥業獲批的直銷許可,直銷范圍僅限于廣東省普寧市和揭陽市,直銷產品限于康美牌西洋參膠囊。但與直銷業務相關聯的康美易創和康美時代,卻牽扯出規定直銷地區外的地區和產品。
康美時代的經銷商向記者介紹了康美時代的直銷制度:在加盟的會員制度中,可根據購買的產品分為4個級別,分別為銀卡會員、金卡會員、鉆卡會員、VIP會員。要想成為上述級別的會員,分別需要繳納1900元、4900元、13900元、27400元會費。
在加入康美時代的會員之后,還將有另一套經銷商等級,這套等級制度被分為見習主任、主任、高級主任、經理、高級經理、總監、高級總監、首席總監共8個級別。據估算,上述8個級別經銷商分別需要至少發展下線消費7.5萬元、15萬元、30萬元、60萬元、120萬元、360萬元、720萬元、2160萬元的不同額度。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除了獲得直銷批準的康美牌西洋參膠囊之外,康美的經銷商仍舊通過直銷模式銷售各類產品,包括茶葉、保健品、化妝品等等。對于加入“百萬身價健康俱樂部”的資格,需要購買名為康美牌人參靈芝魚膠液的產品,而該產品單套售價就達到了1500元。
記者注意到,此前,康美藥業由于食品等產品出現問題,遭多地食藥監部門處罰。其中,康美藥業旗下的菊皇茶因涉嫌存在違法添加蓮子心的行為,遭到多地食藥監部門和法院的連環處罰。
證券日報:九極生物陷傳銷風波
據證券日報今年4月報道,2011年,香雪制藥以3750萬元超募資金收購以生產、銷售保健食品和用品等為主營業務的九極生物100%股份。同年10月,香雪制藥對九極生物增資6500萬元,增資完成后九極生物注冊資本增至8000萬元。
香雪制藥表示,“本次收購及業務調整完成后,預計九極生物可給香雪制藥年銷售增加約3億元,凈利潤貢獻約4500萬元。”然而,香雪制藥美好的預期就像是給投資者“畫餅”。2012年,九極生物收入1504.16萬元,凈利潤僅261.02萬元。2013年,九極生物獲直銷牌照,獲批廣東28個區為直銷區域,5種保健品為直銷產品,但當年凈利潤仍然只有395.12萬元。一直到2015年,九極生物的凈利潤才超過1000萬元,達到1233.67萬元。
一方面,九極生物的業績與此前的預期相差甚遠;另一方面還頻頻被曝出卷入傳銷的新聞。據媒體報道,2017年上半年,九極生物曾卷入非法傳銷,公司支付寶賬戶4000多萬元資金被湖北省通山縣人民法院凍結,一個月后法院才將賬戶解封;2017年底,九極生物又在湖南涉嫌傳銷,存在跨區域直銷、收取高額會員費等行為。香雪制藥雖然對此宣稱“都是專賣店店主的個人行為,與九極生物和公司無關。”但對其品牌卻仍然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
從事醫藥行業并購多年的張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中國保健品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與藥品相比,顯然更難做。香雪制藥作為一家制藥企業,不專注做藥,而是到一個充分競爭的保健品市場去做,這一舉措本身就有待商榷。”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藥品的銷售渠道和保健品的銷售渠道并不一樣,九極生物又是做直銷的,其渠道更是完全不搭邊。不知道他們的‘融合’是要怎么來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主導產品抗病毒口服液收入的逐步下滑,香雪制藥的業績也出現三連降。2017年,香雪制藥扣非后凈利潤為-1.52億元,同比下滑1069.45%。讓香雪制藥不至于虧損的大功臣是控股股東廣州市昆侖投資有限公司,若不是依靠其在2017年12月接盤了公司旗下的協和精準醫療股權,使得公司獲利1.3億元,香雪制藥給投資者交出的將是一份虧損的年報。(本文出自: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