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他們的選擇讓人動容;他們的堅守平凡而有力量;他們的逆行讓城市穩定有序;他們的奔走帶來更多人的平安……疫情面前,所有的力量都是那么溫暖!89歲老人作出這個舉動!淚目!
◆ 九旬老兵步行2小時捐款3000元
坐標:安徽
【人物小檔案】朱廣芳,89歲,安徽省宿州市市場監管局離休干部。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服役,參加過解放上海戰役,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從未向組織提要求要待遇,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2月10日上午,在安徽宿州,出現了讓人動容的一幕——
一位89歲老人,步行2小時,來到安徽省宿州市市場監管局辦公室,顫顫巍巍從口袋里掏出一疊整整齊齊的人民幣,鄭重地交到工作人員手中說:“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如今國家有難了,咱年齡大了也幫不上什么忙,家庭也不太富裕,這3000塊錢捐給武漢用于疫情防治,麻煩黨組織轉交,盡咱的一份微薄心意。如果要登記署名,就寫‘市場監管局的一位老兵’……”
這位步履蹣跚、穿著樸素的老人,就是朱廣芳,宿州市市場監管局一名離休干部。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服役,參加過解放上海戰役。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從未向組織提要求要待遇,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疫情發生后,老人坐不住了,想給國家作點貢獻,于是他和老伴商量,便從省吃儉用積攢的儲蓄中拿出3000元來支援武漢。老人兒子、兒媳一直都在防疫物資供應一線工作,無暇幫老人代辦,而老人居住的小區又實行嚴格管控,居民每兩天憑出入證才能出入一次。2月10日,老人一大早就到小區防控點辦理好出入手續,步行2個多小時,來到宿州市市場監管局,完成了他多日來的心愿。
疾病無情人有情,市場老兵人人敬!
◆每天20000步 他成了朋友圈“步數”達人
坐標:廣東
【人物小檔案】曾輝文,廣東省茂名信宜市市場監管局干部,執法崗位上堅守了整整34年。先后多次被評為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工作者等。
疫情當前別亂跑!為何他卻日均行走兩萬步?
每天,在集貿市場,在小賣店,在大型商超,在蛋糕加工坊……在有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微信運動顯示,行走在監管一線的他,每天至少步行20000步,防控期間,他勸說取消餐飲聚集性活動30起90余桌,勸說暫停餐飲戶10多家,巡查轄區市場經營主體200戶次,下達各類監督意見書10余份。
他就是曾輝文,默默無聞地在信宜市市場監管執法崗位上戰斗了整整34年。作為一名老黨員,從大年三十開始,他便主動放棄春節休假,放棄與家人團聚,每天奔走在轄區各個農貿市場、餐飲店、藥店、超市……
市場是否按規定停止活禽交易?是否存在違規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是曾輝文必做的功課。他每天要落實“1110”制度,對攤位進行清洗、消毒,做好相關記錄;逐一核查疫情防控相關藥品、醫療器械;在醒目位置張貼《停業公告》《防控公告》等各類通告,提醒消費者注意自我保護。
雖然每天日行兩萬步,但用曾輝文自己的話說:“我是個有30年黨齡的老黨員了,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既然穿上了這身制服,那我就要對得起市場監管人的光榮使命和擔當!”
沖在第一線,站在最前沿!
◆ 秒變“快遞員” 疫情面前多面手
坐標:黑龍江
【人物小檔案】馮威威、杜博,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
從1月23日起,馮威威帶領藥品股全體干部,牽頭聯合價格監督管理股開展醫藥市場監督檢查工作。隨著疫情的擴大,酒精量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2月8日中午,得知當地有1400多人在疫情防控微信公眾號上預約乙醇消毒液(75度酒精),一旦到藥店領取,勢必會造成人員聚集的情形,馮威威和同事杜博一起,主動承擔起了“快遞員”的職責,將2800瓶酒精送到每個小區,直接送到預定人的手中。盡量減少人員出行,減少人員聚集、預防交叉感染。當天下午二人就開始與每名預約者聯系,登記下所住地址,并保證2天內送酒精到小區。
第二天一早,發現到藥店取酒精的人較多,存在安全風險,二人便開始了調度員的工作。從早8:00開始,他們對前來購買酒精的顧客進行提醒:“請排隊、為了你和他人安全請保持2米距離!”這句話需要重復上百遍,直到13:30。等到買酒精的人逐漸減少,他們又開始“快遞員”的工作,一直到深夜22:30,直到完成對23個小區734瓶酒精的配送,他們才踏上回家的歸程。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咱!
◆ 一天接400多個電話 12315也是我的家
坐標:四川
【人物小檔案】曲比日地、黃倩、周偉儀,四川省樂山市12315中心接線員。
“投訴最多的一天,坐席白天接了400多個電話!”抗擊疫情期間,四川省樂山市12315中心投訴舉報咨詢量暴增。該中心有這樣一群“巾幗英雄”,每天守著熱線,不僅要平復消費者的焦慮情緒,還要指導新來的接線員解答、處理好各類疑難投訴。
22歲的曲比日地,是個彝族姑娘,春節期間的值守安排后,她毅然放棄了回家的打算。值班期間,經常干完活兒走出辦公室就是深夜11點多了。
孩子剛1歲的黃倩,丈夫是江西人,本打算過年帶孩子回江西看望爺爺奶奶,接到通知后她臨時取消了行程,讓丈夫把孩子送到了鄉下外公外婆家,繼續投身“12315接線員”這個連接民心的平凡崗位。
“一盤餃子就算過年了。”在接線員周偉儀的眼里,“偶爾有消費者不理解、情緒激動,會在投訴電話里抱怨,我都能理解。特殊時期,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負面的情緒也有,我們受點委屈沒關系,最重要的是做好消費者投訴舉報信息的快速轉辦,及時消除他們的恐慌心理。”紅著眼圈的周偉儀抬了抬頭說,然后又繼續開始接線。連續3天,她曾接聽了近700個電話。
耐心照亮維權路,初心之花處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