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汽車、以純服飾、廣汽集團、格力空調……這些名氣響當當的企業正在干著同一件事——生產口罩!為緩解口罩供應難題,不少知名企業轉型生產口罩?墒强谡稚a,尤其是醫用口罩的生產絕不是簡單的事情。
疫情當前,這些企業轉型探索中都有同一位忙碌的技術人員——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醫用材料檢驗室主任、醫療器械高級工程師黃敏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帶領醫用材料檢驗室夜以繼日開展抗擊疫情所需的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等應急醫療器械產品檢驗工作,耐心指導、培訓企業技術人員盡快熟悉醫用產品的標準參數和技術關鍵點,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優化生產線,為企業轉型升級爭取了時間,更為防護產品的供應開足了馬力。
“檢驗工作容不得半點拖拉”
1月23日,廣東省政府發布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一級響應,黃敏菊第一時間放棄了春節休假,帶領產品一線黨支部全體黨員和技術骨干立即投入到醫用防護產品應急檢驗工作中去,先是提前對檢驗儀器和檢驗用相關耗材進行了保養和準備,隨后將工作人員分成了實驗、報告和樣品流轉三個組,確保各項檢驗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做到所有醫用防護產品隨來隨接、隨接隨檢,送檢產品3小時內出檢驗數據,圓滿完成了各項檢驗任務。
連日來共完成省、市兩級監督抽驗及應急檢驗各項工作任務300多批次,應急檢驗近40批次,其它各項企業委托的檢驗任務500多批次。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相當于平時幾乎半年多的工作量,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旗幟”作用。
同時,作為全國消毒技術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參與了國家防疫期間實施的《一次性使用防護服的輻照滅菌規范(臨時)》的制修訂和驗證工作;作為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組成員,參與編寫了《廣東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為防控疫情做出積極貢獻。
突破技術障礙 實現防疫用品重復使用
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產品的需求量巨大,防護產品的質量和供應速度決定了人民群眾的安危,廣東省藥監局迅速啟動防護類產品特殊審批制度,要求省醫械所對相關企業進行技術支持。
接受任務后,省醫械所立即成立了由所長帶隊的專項攻關小組,并把攻關的主要任務交給了黃敏菊同志所在的科室。黃敏菊同志作為攻關小組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帶領技術團隊對廣州安身寶公司生產的醫用防護口罩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反復測試,查找難點問題,終于在送檢次日凌晨取得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為身在前線戰場的醫護人員緩解了的醫用防護用品供需壓力。
在省局的帶領下,攻關小組會同省疾控中心等相關單位、部門深入探討醫用防護口罩和防護服的可替代產品以及重復使用的方法,將研究出來的結果參數上報給相關部門進行參考。同時可重復使用的方案也由廣東廣播電視臺通過微信公眾號、科普小知識等各種途徑向社會大眾進行宣傳,為特殊時期醫護人員和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把技術專利共享給兄弟單位
黃敏菊同志所在的科室作為醫用防護產品檢驗的技術部門,一方面要進行新產品的測試檢驗,另一方面要協助政府對目前市面上現有產品的質量進行抽檢把關,工作任務異常艱巨。
作為技術帶頭人,她曾參與制修訂醫療器械標準國內30項;開展技術科研課題6項,獲得《醫用氣體過濾器》等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6項。還多次作為中國醫療器械技術標準委員會的代表,參加ISO/TC 150和齒科TC106的國際年會,在技術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和特長。
在關鍵時刻,她沒有把技術的優勢抓在自己手中,而是響應所領導的號召,用廣博的心態和兄弟檢驗機構一起,用自己的知識技術積極幫助兄弟單位開展醫用防護用品的檢驗工作,攜手應對疫情的考驗。
她說:“同舟共濟、共度艱難,在國家面前沒有個人”。在黃敏菊同志的帶領下,技術工作小組對相關單位進行了技術支持和幫助,通過她的幫助,廣檢集團、廣東質檢院、國家紡織中心廣州中心等檢驗機構紛紛加入到檢驗隊伍中來,在全省形成了分片區負責、有章有序的醫用防護產品檢驗局面,使檢驗工作井井有條,確保了檢驗時效,大大緩解政府疫情防控的工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