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難求!毫不夸張地說,這是目前許多人共同的看法!
防控新冠肺炎形勢嚴峻復雜,返崗、復工、開學在即,口罩等防護物資各地都緊缺,困難怎么解決?到底怎么做才能保障普通民眾有口罩戴,保障一線醫護人員必須的醫用防護用品供應,保障每天走街串巷的一線市場監管干部、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廣大一線人員用上匹配工作實際的防護用品?
市場監管總局啟動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三保”行動以來,各地在嚴查銷售假冒偽劣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件、嚴查哄抬物價案件,依法維護市場秩序的同時,立足職能加強口罩供應保障,一些地方也出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加防護用品產能。上下聯動,產業協同,凝聚成了疫情防控的全社會合力。
福建莆田:不等不靠自主研發
福建莆田的做法是:不等不靠,自主研發,僅用了不到10天時間,日產量就從零增長到上百萬個。
“20多家鞋企踴躍報名,我們精選了10家,每家承擔日常量20萬個口罩生產攻堅任務。”莆田市鞋業協會秘書長王德春說。
1月底,在市政府直接指揮下,莆田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市鞋業協會,以及當地生產紙尿褲、制鞋等企業,共同組建“口罩生產攻堅小組”。莆田當地兩家生產紙尿褲的龍頭企業主動請纓,將原來生產紙尿褲的生產線設備改裝,短時間內就建成多條口罩罩面生產線。
紙尿褲車間做出口罩罩面,而口罩鼻梁條、耳帶的生產、組裝則是更為細致的“技術活”。
很快,“研究院”發布了“英雄令”:有自動針車50臺以上、高周波機臺20臺以上、有紫外線殺菌流水線,有獨立操作車間,操作工100人以上的鞋企都可以報名生產。
2月6日,兩款改良后的樣品經檢測符合國家標準。截至2月8日,莆田自主生產的口罩日產量達到百萬以上,預計兩天后能達到200萬的日產能,能夠滿足全市需求,甚至還可以給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一些口罩。
河南長垣:不惜虧本復工不停
河南長垣是國內三大衛材基地之一,該市42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目前全部復工。雖然原材料緊缺、價格上漲,物流和人工成本高企,但疫情面前,生產企業不惜虧本生產。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購訂單像雪片一樣向“醫用耗材之都”河南長垣市飛來。該市42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目前全部復工。
在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市場上口罩、消毒液等相關醫療物資價格一路走高,但長垣的生產企業卻并不容易:全市的口罩生產企業因為堅持不漲價,平均每天要虧損一兩萬元。
長垣市醫療器械同業公會會長李明忠一度對外呼吁:希望原材料企業早日開工、價格相對穩定。可以漲價,但別漲到生產商承受不住。
作為國內三大衛材基地之一,長垣擁有各類衛材企業70多家,經營企業2000多家,占據全國市場銷量50%以上。在該市丁欒鎮“十里長街”上,短短5公里的道路兩側,就依次坐落著數百家醫療器械和物流倉儲公司。
這個春節,長垣很多生產企業紛紛提前復工。一些公司用3倍到5倍工資請回工人,加班加點地生產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醫療防護用品。然而,奈何需求量大,口罩依然供不應求,市場需求訂單量與企業現有產能還有幾十倍的差距。
長垣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該市衛材總產能為醫用外科口罩105萬個/天,醫用防護口罩3.5萬個/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56.2萬個/天,醫用一次性防護服2000套/天。
疫情當前,當地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也想復工,苦于缺少原材料,無法如愿。生產口罩需要無紡布,但無紡布企業也需要原材料,上下游企業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浙江寧波:15家服裝企業緊急轉產口罩
隨著企業逐步復工,口罩不足成為不少企業面臨的難題之一。日前,寧波市由14家服裝企業以及1家原輔料配套企業組成的寧波應急防疫民用口罩生產小組已逐步復產。20天內,首批100萬個民用口罩有望投放市場以及各家復工的生產企業。
2月5日,全市組織召開重點服裝和面料企業座談會,進行動員部署;2月7日上午,相關企業便拿出了口罩的樣品和生產工藝方案。
經過比對、協商,經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反復核實民用口罩標準,寧波纖維檢測所檢測口罩樣品,最終由太平鳥提供外觀設計、標識、防偽絲,廣源針織提供口罩外殼面料,藍禾醫療提供熔噴布,銘朗服飾等企業組織生產,形成完整的民營口罩生產鏈條。寧波市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寧波的口罩生產方式不僅解決了當前無紡布物資緊缺問題,而且這種口罩可以反復使用,通過水煮殺毒,插入新的濾片——熔噴布即可,每個口罩配8個濾片,可循環使用一周,是對口罩生產工藝的一種顛覆。”寧波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毛屹華說,如15家企業復工順利,寧波市民不久便可見到印有“NBFY”字樣的寧波產民用口罩。
山西:從沒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到在建在產9家
山西全省共有在產在建口罩生產企業9家,實際可發揮在建產能30萬只。
事實上,疫情發生前,山西省沒有一家在產的口罩生產企業,生產口罩所需的無紡布、過濾材料、鼻夾、耳戴等原輔料,我省也無相關生產企業,口罩生產幾乎從零開始。針對企業在原材料、資金、工人培訓等方面存在的困難,有關部門采取推動企業轉產增產、加大配套保障力度、發揮駐企特派員作用、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和建立生產調度信息管理平臺等措施切實解決問題,千方百計保障口罩生產。
為激發企業增產轉產積極性,盡快上馬口罩生產線,有關部門出臺了疫情防控重點應急物資保障專項獎勵方案,列支5000萬元技術改造資金,專項用于本次防疫防護用品生產企業補助和獎勵;為醫藥物流企業撥付2000萬元流動資金,保障省內口罩企業產品的順利收儲;向國家開發銀行推介了首批重點生產企業目錄,爭取通過多渠道資金支持,有效緩解企業生產線建設資金壓力。
早在一周前,南昌進賢19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已提前恢復生產,一起來看看生產車間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被譽為“醫療器械之鄉”的南昌市進賢縣19家口罩企業提前恢復生產,日產能約46萬個。
1月27日是大年初三,位于南昌市進賢縣的江西洪達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南昌市朝陽醫療保健用品公司生產線上一片繁忙景象。
據悉,進賢縣是全國知名的醫療器械生產大縣,全縣擁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36家,規模以上企業36家。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口罩、防護服、醫用手套等醫療防護物品需求激增,進賢縣及時啟動應急響應,重點抓好綜合協調、物資應急保障工作,掌握本地防疫防控物資產品生產企業情況,積極組織發動企業迅速復工生產。同時,進賢縣財政撥付350萬元,專款專用,幫助企業購買原材料,為打贏疫情防控戰提供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靠前服務著力解決生產復產擴產燃眉之需
企業多一份產品,抗疫一線就多一份保障,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級市場監管、藥品監管部門要沖在一線、主動謀劃、靠前服務,凡是企業復產生產擴產需要的,凡是產品質量提升需要的,都要想法設法解決好、服務好、監管好。要按照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部署要求,主動作為、精準幫扶,著力解決生產企業燃眉之需和實際困難,積極推進緊急防護用品企業復產擴產。企業要千方百計挖掘潛能、擴大產能,努力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衛士”提供更多安全護身“鎧甲”,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發改委:放心生產,政府兜底收購多生產出來的口罩
在國新辦2月1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會上表示,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等出臺文件明確,已將相關醫療防護物資列入國家儲備。對于企業加大生產力度、擴大產能而多生產出來的口罩等防護物資,政府將兜底收購。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支持政策。“請企業不要顧慮,全面加大生產。”
如何科學施策、分類保障,讓買到口罩、戴上符合要求的口罩、不浪費醫用口罩等,不再是難題,歡迎廣大網友留言支招。小編會精心匯總,擇優選用,編入《解決一罩難求,網友紛紛支招》一文刊用。
大家一起許個愿吧——一罩難求的日子快快過去吧!
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 龐仙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