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訪食品工程博士、科學松鼠會科普作家云無心。
在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的今天,云無心就涉及食品安全尤其是食品添加劑問題如此“火爆”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之道,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身兼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兩職于一身的云無心看來,被熱炒的食品安全危機問題很復雜,復雜之處并不在于問題本身,而是由問題衍生和發散出來的其他。
食品安全妖魔化本質是信任危機
媒體炒作亦難辭其咎
云無心說,食品安全被妖魔化的報道再三出現,一方面是有些媒體嚴重缺乏專業素養,遇到問題不向權威機構或者專業人士請教,就自以為是地炒作渲染“安全事故”來吸引眼球。今年的此類事故尤其多,比如蓬灰拉面、頂花黃瓜、膨大劑西瓜、乙烯利催熟香蕉,還有最近的方便面含油20%等等,之所以成為“事故”,都是媒體炒作的結果。
比如說方面便含油20%,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是緣起網上的一段視頻,如果是普通網友借此發揮一下還可以理解。但是媒體要把它作為一個新聞來報道的時候,即使不去向有關部門咨詢一下,至少應該查一下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寫得很清楚,干吃型油炸方便面的含油最高限是25%,沖泡型最高限,20%還算低的了。而大量媒體將這件事情當做食品安全或者垃圾食品話題報道,類似的報道還非常多。不管是媒體記者們有意炒作還是確實缺乏專業知識,雖然一個好的記者,不可能要求他什么都懂,但是在報道時不應該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態度。在面對事實時,最直接的途徑就是請主管部門作出解釋。當然,主管部門的聲音只是一方面,他不一定贊同,可以接著找一些獨立的學術界的人士做一個咨詢。記者應該是事實的報道者,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加于事實之上。
雖然很多文科出身的媒體記者缺乏專業知識儲備,但只要不把自己不懂的東西隨便加以解釋的話,這種事情還是可以避免的。另一方面,這種事情一炒就熱,也是因為真正的食品安全事故出了不少,主管部門監管不力,公眾極度缺乏安全感,差不多可以用“杯弓蛇影”來形容。
談到食品安全危機的本質,云無心認為,事情本身狀況很嚴重,有大量的企業進行非法生產,更嚴重的在于我們的監管體系執行得非常糟糕,而監管體系失靈又讓民眾非常沒有安全感。反過來讓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被放大了。
對中國的食品安全來說,信任危機是非常嚴重的情況,遠遠超過安全本身的危害。不管政府部門說什么,大家都不信,隨便一點謠言都會傳得遍地都是。一個小作坊,非法生產了一點東西,就可能毀掉這個行業。
國外的食品召回制度應該借鑒逐步實施
而在美國或者歐洲,行業里一些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同樣難以避免。
比如說今年出現的雞蛋被污染的事件,當時,發現一些地方發生食品導致的疾病。經過病例統計分析,發現證據都指向一個地方生產的雞蛋。
在嚴重懷疑后,經檢測,那些雞蛋中沙門氏菌的DNA序列與患者體內的沙門氏菌的DNA序列相同。于是該生產商將這批雞蛋全部召回,對于已經被食用的雞蛋,只要專業醫師確認確實是污染雞蛋引起的,可以索賠。
當時,雞蛋被召回了五億個。按說這件事情本身不小,但在美國社會并沒有造成太大的恐慌,大家還是該買該吃。
被召回之后,那些沒有召回的就是安全的。五億個雞蛋中大多數不會有問題,但因為其中出現了問題雞蛋,它所有的都必須召回。
食品召回制度在中國法律上有規定,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執行過。一方面因為企業缺乏意識,另外一方面衛生部或者質監局沒有進行操作。美國的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有食品召回的網站,每一段時間都有一些食品被召回。哪怕問題不大也要召回,這成了一種常態。公眾也不認為食品被召回了就有什么大不了的。奶制品可能會使一些人過敏,而食品包裝上沒有標明,在這種情況下,也必須召回。小問題的召回就避免了大問題的出現。
如果雙匯事件出現在美國,那么雙匯將可能需要召回他所有的肉制品。而在中國沒有召回體系,而且不法企業只要沒有出大的事故,基本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