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培訓完就離職
告別校園,應屆畢業生踏上了自己第一個工作崗位。本該是躊躇滿志大展拳腳的時候,但在網上“閃辭”卻成為“職場新人”們探討的新話題。
不少畢業生剛工作不久便選擇了辭職,其中大多尚未過試用期或剛轉正幾天。有很多人是在短短一兩個月的工作中有了新的想法。
23歲的小孫學的是財會專業,畢業后到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墒牵l現自己在這里“只是個打雜的”,端茶倒水擦桌子拖地,要不就是幫同事打些資料什么的。她覺得自己受到輕視,學不到什么東西,入職僅45天就向老板遞交辭職報告。
像小孫這樣的“閃辭族”為數不少,其中多數在半年之內就會“逃掉”。
一項網絡調查顯示,在“閃辭族”中,73%的網友是在普通企業辭職,而進入國企和政府機關的新人則相對穩定。“你在之前的那家公司工作了多久?”面對調查中的一個問題,52%的網友回答“6個月以內”,26%的網友回答“6個月到1年”,而“1年以上”的僅占22%。
大學生剛入職就跳槽,這讓用人單位叫苦不迭。有一家醫藥公司一次招聘了10名應屆畢業生,3個月之后僅剩下2人在職,有些新人剛完成培訓就走人,這讓他們很是頭疼。“今年公司的招聘名額比往年多出一半,就是為了防備應屆生‘閃辭’。”一位人事主管告訴筆者。
有調查顯示:大學生畢業后3年內跳槽率達到70%,一場招聘會,四成以上人群是前一年的畢業生。
“跳槽就是個選擇的過程,跳一跳才會知道什么工作是適合自己的。”不少大學生都認同的觀點,只不過他們中有些人通過不斷選擇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而有些人則越跳越迷茫。
職業前景被看中
學新聞專業的小陳剛辭掉了一份市場助理的工作,“月薪只有2000多元,在上海根本不夠維持生活,生活費還要父母補貼”。更重要的是,她覺得目前這份工作沒什么發展前景,還是想到媒體找一份對口的工作。
相比于小陳,她的同學小陸則要感性很多。他直言自己和老東家“氣場不合”,這家單位嚴格的作息時間讓他很不適應,尤其身處一群中年婦女之間,自己和她們根本沒有共同語言,難以融入。上班兩周后,領導讓小陸出去辦事,小陸看著外面火辣辣的太陽,決定辭職。
據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2011應屆畢業生在求職看重要素的單項選擇中,職業發展前景以41.0%的比例居于首位;其次為薪酬福利,占到了16.0%;辦公環境、行業前景、專業對口等要素也分別是部分畢業生看重的擇業要素。
在求職因素的各維度分析中,調查顯示,學生求職者在就業地區、就業行業、單位性質和起薪標準四個方面實際就業情況與求職期望有較明顯差距。
人力資源專家表示,當前大學生就業意愿與市場現實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大學生現在都想當公務員,想進事業單位,想進國企。但從近10年的統計數據看,雖然這三項的就業數量不斷增加,但只占大學生就業總數的20%。其中12%是進機關事業單位,8%是國有企業人員更換和新增。大學生希望的理想崗位和相關領域能夠提供的實際崗位不能吻合,這是擺在每個大學生面前非常現實的問題。
而有觀點認為,入職3個月至6個月被稱為“工作浮躁期”,大部分職場新人在此時間段內會受到各種各樣“不滿意”的情緒困擾。近幾年的應屆畢業生表現得更為強烈。究其原因,一方面,他們大多缺乏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后積極熱情的工作狀態維持一段時間,未見明顯回報便易產生浮躁心理;另一方面,則是對公司提供的薪資福利待遇不滿意,同學之間相互攀比也容易強化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張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