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源在官本位文化
如果說是教師和家長誤導了孩子,那些教師和大人們或許會感到委屈:我有嗎?又或者,他們會說,這不是正常的嗎?這不是為孩子好嗎?如此的思維方式其實反映出他們也是一個“受害者”——文化的受害者。他們身處在一種文化之中,這種文化影響著他們的思維,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并通過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影響更多的人,包括那些他們面對的孩子。因此,他們不會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何不妥,反而在這種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生活方式。
那么,到底是怎樣一種文化將小學生們培養成了小漢奸?說起來也十分簡單,就是文化中的“官本位”,以權力為中心,唯權力至上。正是有了這樣的權力觀念,人們才會具有對權力的敬畏以及對缺少權力者的輕蔑。這種觀念經過大人投射到小學生的身上,他們自然就會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對周圍的同學另眼相看。他們想的不是如何為同學們服務,他們想的是如何討好老師,并在老師的表揚中獲得滿足。如果此種文化不清除,則期待小學生班干部成為幫手的老師不會消失,帶有漢奸色彩的小學生班干部自然也不會消失。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每個人都會成為文化的“俘虜”。如果沒有文化層面的反思,沒有對文化中陳腐因子的剔除,那么這些陳腐的文化就可能成為阻礙人正常和全面發展的東西。所以,在反思小學生班干部制度時,更應該反思造成這種現象背后的文化,這些東西似乎看不見,但卻可以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這種文化的載體和傳播者。與這種文化相比,小學生班干部制度實在算不上什么。(乾羽)
三言兩語
“發達國家小學沒有班干部制度”,絕不能成為取消班干部制度的理由!
——冷峰
鄭淵潔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的孩子不是自己教育的嗎,沒親身體驗過,怎么能這樣斷言?
——王陽
盧梭說:教育的目的是成長,除了成長之外別無目的。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不是為了老師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系統替他們“看著孩子”,更多的是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增長知識、健康成長。
——朱峰
評判中小學班干部,既不能妖魔化,也沒必要全盤否定,一律取消。我的看法是,盡管許多國家真沒有班干部制度,但既然當班干部也有不少顯而易見的好處,倒不如對班干部制度進行改造。
——李甘霖
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位同學都能當班干部,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進步,比如有些學校實施的“班干部輪流制”就很有借鑒意義。
——耿銀平
不知這“漢奸”從何而來?是不是當了班干部就一定是漢奸的苗子,而當不上的就一定是好人、君子?
——南非
凡事都應該客觀看待。大家不覺得鄭淵潔這幾年的觀點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嗎?他的觀點是客觀看問題嗎?
——李若凡
關鍵問題不在班干部,而是班干部怎么產生的。是否有服務意識關鍵在于產生方式。就像很多大學的學生會,選學生會成員時學校領導是評委,這樣產生的學生會怎么可能為學生服務?
——劉錦
不要什么都拿咱們和國外比,設班干部是好事,打小報告是證明老師還在認真地管理班級,等到什么都沒有了,班級無法管理了,我看倒霉的還是咱們家長……身正不怕影子斜,還得多從自己找原因……
——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