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業的年度保費規模首度突破5000億元。近日,中國保監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1月底,保險行業共實現保費收入5177.4億元,同比增長13.8%,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
據了解,自2002年以來,我國保費收入年均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8個百分點,2005年我國保費收入4927億元,世界排名第11名。
財險增速超過壽險
今年以來,保險業發展勢頭迅猛,保費收入保持著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截至11月底,全行業保費收入為5177.42億元,環比增加477.17億元。其中,財產保險的增速明顯高于人身保險。統計顯示,1~11月,財險保費收入1379.46億元,同比增長22.1%。人身險保費收入3797.96億元,同比增長11.1%。
在財險領域,中國人保同比增長8.94%,太平洋財險同比增長17.77%,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平安財險表現不俗,同比增幅達到32.39%,超過產險總體增速近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位居第三的平安財險今年1~11月的保費收入已達到154.45億元,直逼位居第二的太平洋財險164.9億元。
壽險公司兩極分化明顯
眼下,單月保費收入超過百萬元的壽險公司已有6家,除了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新華、泰康外,“新軍”太平人壽11月的保費收入也突破百億元,達到102.3億元,成為第6家保費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的壽險公司。
外資壽險公司保費收入也明顯增加,保費收入過十億元的外資壽險公司有友邦、信誠、中德安聯、中意人壽4家。11月份,中意人壽單月保費收入達到了14億元,環比增長1952.49%。業內人士推測,中意人壽11月份又拿到一筆大單,估計仍是從股東方獲得的。與此同時,成立多年的恒康天安、中保康聯的排名已漸居許多后來開業的外資壽險公司之后。
統計顯示,截至11月底,保險業的總資產達到了1.88萬億元,保險行業投資總額達11431.3億元,比上月增加178.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2%。保險行業銀行存款總額568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7%。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和一些股份制銀行對大額協議存款的需求增多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