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小龍蝦導致肌肉溶解?事發南京,已有十多人中招,還有人吃了之后腰酸、背痛,臉色煞白,站都站不起來——懷疑與“洗蝦粉”有關。對小龍蝦愛好者們來說,這兩天媒體報道的洗蝦粉事件無疑是個很糟糕的消息,對著心愛的小龍蝦,吃還是不吃?這是個問題。
夏天是小龍蝦最為肥美的季節,重口味的小龍蝦搭配啤酒,在夜宵市場上“王者無敵”。不過,這兩年,每到消費旺季,小龍蝦的“洗蝦粉”問題就頻頻被曝光、質疑。去年,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就緊急叫停“洗蝦粉”,因為在調查中發現,“洗蝦粉”的主要成分是檸檬酸和亞硫酸鹽,還有很多類似堿、漂白粉這樣的不明物質。
小龍蝦界一直秉持的理論是:蝦干凈與否和生長環境有關,在水質干凈的地方,小龍蝦肚皮白、蝦殼上銹斑少,這才是優質小龍蝦。而事實上,有餐館經營者反映,“大部分小龍蝦買來時都很臟,必須用刷子來回刷,才能把臟東西去掉”,但是小龍蝦賣得快,洗蝦工根本來不及一個個地給小龍蝦洗澡,這就是“秘密武器”洗蝦粉受歡迎的原因。
南京有媒體送檢“洗蝦粉”,得出結論是工業用清洗劑草酸。它可以用于清洗織物、金屬表面的鐵銹,以及各種工業生產上的用途。之所以叫“洗蝦粉”,是它在被用錯地方以后的新名字。這和無數起食品安全問題的邏輯如出一轍,比如三聚氰胺被添進奶粉里,孔雀藍被喂進多寶魚肚子里,這里面的監管漏洞就在于,這些東西本身并不是食品添加劑或者農業生產上的飼料,而是被生產者富有“想象力”地使用了。所有問題的背后,都是商業道德的缺失和利益的驅動。
上海有媒體稱,在被叫停之后,今年上海市場上洗蝦粉已絕跡、洗蝦工很熱門。很多龍蝦館讓洗蝦工在門口工作,看著龍蝦被洗好,再看著龍蝦入鍋烹飪,看了覺得放心才進店吃龍蝦。還好,洗龍蝦并不是一件工序復雜到無法透明的事情,想不好吃還是不吃的食客們,大概也只能靠這種辦法了。
林晗 張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