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長春10月31日消息(吉林臺記者趙孟秋)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喝茶,自然要喝好茶。這一點梁實秋說得實在:“但論品味,不問價錢。”有好茶喝,這是一種“清!,只是要享這“清!,恐怕眼下對于長春市的市民來說就沒那么容易了。
梁實秋品茶不問價格,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這茶葉,既沒有出產地點,又少了生產日期,您,還敢買嗎?近日,吉林臺記者趙孟秋就在長春市發現了這樣的散裝茶葉。
在長春市繁華商業圈的一家茶葉銷售店,不同品種的茶葉散放在玻璃器皿內,一旁則擺放著各種精美的包裝禮盒。店內銷售人員介紹說,消費者可以先挑選包裝禮盒,再將購買的散裝茶葉過秤倒入其中。記者注意到放置散裝茶葉的器皿旁上標注了銷售價格,并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信息,對此,店家表示這些都是秋茶,保證是新的。
記者:生產日期是什么時候?
店家:生產日期都是今年新的。這都是廠家直接過來的,生產日期都是貼在外邊箱子上,包裝都后打,打完了都一小袋一小袋給你真空包裝完了。
按照商家的說法,帶有生產日期的包裝箱到貨后已被丟掉,現在能夠看到的真空小包裝上應該填寫生產日期保質期的地方也是一片空白,所有信息全憑商家一面之詞。不只如此,當記者以送人為由,提出購買一些散裝茶葉時,銷售人員竟告知,可以在選好的禮盒上隨意自行隨意填寫生產日期。
銷售人員:生產日期自己就可以填上了,自己填就行。出廠日期是啥時候我就給你寫啥時候。
記者:那能不能寫近一點?
銷售人員:可以。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長春市內以這種方式出售散裝茶葉的商家不在少數。
記者:生產日期是啥時候?
銷售人員:都是近期的。
記者:沒有具體日子?
銷售人員:沒有,都是這個月。我們就是往盒里一裝就是那樣。
記者:那盒子上還有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
銷售人員:沒有。
出產地點不知道,生產日期隨意填,商家的違規做法令長春市茶葉的品質和銷售誠信倍受質疑。一些漸漸摸出門道的消費者表示,商家如此經營,輕易不敢購買。
消費者:包裝和里邊的茶葉不是一會事兒,次茶可以弄很好的包裝,里邊茶葉怎么樣不知道,很難鑒定,不能品嘗,好壞不知道,也不敢買。
這位常喝茶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新茶陳茶不但口感完全不同,價格更是相差甚遠,以次充好的現象在利潤不菲的茶行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李先生:里邊攙了一種香料,聞著茶葉味兒特別濃,實際上一喝跟樹葉似的,象樹葉的梗兒都在里邊,它都是成包進的,散裝沒有標注保質期和等級,盒裝的都是商家自己弄的,根本靠不住。
如今,長春茶葉市場的亂象及監管缺失,令消費者根本無法從包裝上獲取可靠信息,只能自行學習分別茶葉品質優劣,避免上當受騙。
按照中國產品質量法規定,茶葉屬于食品類,一般保鮮期為一年,保質期則是18個月。食品必須在包裝袋上標明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及包裝地址等。
早在三年前,就有記者報道了長春市散裝茶葉無廠家、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的這種“三無現象”。不僅如此,記者還發現,在青島、廣州、?诘鹊氐纳⒀b茶葉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大家在挑選時一定要擦亮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