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時代周報》報道 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四種。
在中國,土地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與城市發展的多項選擇中成為了資源極度稀缺的產品。土地的稀缺性,導致其成為各方競相追逐的對象。而個別地方政府存在多征、多占、多賣地沖動,導致了違法違規用地事件逐年增加。國土資源部通報稱,今年1-9月,全國發生違法用地行為3.7萬件,同時,各地的強拆事件也在逐年上升;另外,開發商也想法設法從土地上牟取更多的利益。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法律上懲治這些事件,對地方官員的問責,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只有逐步改變地方以地謀發展的模式,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對于年逾七旬的亓寬超來說,眼下正是他最為困難的時候。“這家廠子,我苦心經營了23年。如今因這次搬遷而損失慘重,極有可能就面臨倒閉的窘境。”這位老人憤怒中充滿著無奈。亓寬超1988年創立沈陽市北方冷拉型鋼廠,廠址位于沈陽市皇姑區上崗村。經過20余載的發展,北方冷拉型鋼廠在沈陽市乃至東北地區都已小有名氣。但是,今年2月末,當地政府的一紙突如其來的動遷令,讓亓寬超滿是憂愁。
“2月末,我們才接到搬遷通知,必須在6月28日前搬離。時間太緊張,我根本無法履行。”亓寬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提出異地安置的請求也遭到拒絕。不準許異地安置也就罷了,可搬遷補償款實在太低,讓我無法接受。”
令人不解的是,按職能劃分,城建局本應是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方面的管理機構,可皇姑區城建局卻越俎代庖,成為此次搬遷的實施主體。亓寬超曾就此與對方進行過多次協商,但都未就補償款達成一致。而就在此情形之下,皇姑區城建局卻在9月末采取了極為強硬的措施——“城建局組織上百人闖入企業,毀壞大門,欲圖強遷。”
在野蠻搬遷之下,亓寬超陷入絕望之中。“補償款過低,可能導致企業直接關門倒閉的厄運。”而上崗村的其他30余家企業遭遇了同樣的尷尬。
一名企業負責人透露,在企業搬遷完畢、土地整理結束后,世界500強企業日本積水住宅株式會社(下稱“積水住宅”)將在此進行房地產開發。這一地塊66公頃(約合990畝),地處“黃金地段”。
沈陽市副市長刑凱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沈陽是首個全國現代建筑產業化示范城市。積水的業態符合沈陽的需要,它由建筑工地的現場建造,變成工廠制造、現場安裝,是建筑產業的真正革命,也是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他向記者表示:“(積水住宅)買地的過程也必須是依法依規進行,走正規的招拍掛程序。”但是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10月7日,積水住宅曾參與了由市政府組織的搬遷協調會議。在地塊尚未進行公開招拍掛之前,積水住宅便開始介入搬遷事宜,令人不得不懷疑:近千畝地塊是否已內定為積水住宅的“囊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