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居民張阿婆反映:我今年70歲,去年4月,遠在外地的親人送我一臺手機,要與我常常保持聯系。他還許諾會給手機充值,讓我不要操心。今年5月,他來電問起,一年中為何用了那么多手機費,他已經為我支付了近3000元話費。我聽了大吃一驚!要知道,我平常基本不用手機,自從接受了饋贈,我總共才打過幾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浦東新區金橋鎮居民丁老伯反映:今年2月,我購置了一臺名為“國貨三星1900”的手機。誰知,3月中旬,手機突然因話費透支而停機。我很吃驚,因為前一天剛剛查過,余額尚有40多元。朋友幫我在網上查到了近期賬單,原來問題出在兩個地方:一是增值業務費,二是代收費,合計70多元。于是,我向上海移動投訴,客服人員幫我把這些奇怪的功能都取消了。然而好景不長,4月,我的手機又出現了問題,話費無緣無故又被“劫”掉50多元。上網一查,問題還是出在語音雜志等項目上。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我查明原因。
就兩位老人反映的情況,記者采訪了上海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有關技術人員。
據了解,張阿婆的手機卡已被人復制。復制后的卡,變成“一卡多主”。張阿婆親人收到的話費賬單,全是別人使用的。近年來,不少地區出現了一種“手機卡復制器”,它能將一張手機卡復制成多張,而所有的通話費則由主卡的機主承擔。一般來說,被復制的卡不是從街頭不法商販處購得,就是獲贈的免費手機號。還有一些使用者將手機借給陌生人,或拿到不正規的修理攤點進行維修,結果導致卡被復制。幾年來,這樣的案例在全國不少地方都出現過。
而丁老伯所購買的“國貨三星1900”,經鑒定為“山寨機”。這類手機會自動發短信預訂SP(電信增值服務提供商)信息服務項目,諸如鈴聲、圖片、“童言童語”點播。不法手機生產商與SP公司合作,把一些軟件設置在手機里,在消費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啟動這些軟件,比如消費者按鍵打開手機的相冊菜單時,手機已經偷偷地發送出短信與SP公司取得了數據互換。一旦發出短信,SP公司和手機生產商便獲利分成。因此,一旦購買了這類手機,即使通信運營商將SP信息服務項目取消,手機依然會自動發短信預訂,不斷“吸金”。
專家提醒,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費者,購買手機和手機卡,都應前往正規專賣店、大型商場、運營商專屬營業廳購買。新入網的客戶,要注意檢查手機卡的包裝是否完整。手機發生問題,應去正規手機維修點修理。在手機維修前,務必將手機卡取出。一旦發現手機話費無故短缺,應及時撥打運營商的咨詢電話垂詢。若發現是手機卡被復制,應盡快掛失舊卡,補辦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