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容院突然撤店,給辦理預付卡的消費者造成損失
-記者調查
美容院撤店預付卡消費難
昨日中午,記者趕到時,位于東崗路的“姚大夫生活會館”大門緊閉。一個廣告牌擋在門內,看不清里面的情況。該會館東行十幾米就是李女士所說的轉卡的美容店。
這家轉卡美容店名叫伊莎美爾,該店的張店長證實,“姚大夫”撤店時,“伊莎美爾”接收了“姚大夫”的100余位顧客的資料和一些潔面乳、按摩膏等產品。
“姚大夫給我們的產品很少,接手這些顧客,前期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張店長表示,如果顧客對此不滿,他們會考慮退還客戶資料,不再接手。
昨日,記者致電“姚大夫生活會館”河北總店。一位于姓工作人員稱,該店的經理、店長都不在,聯系方式不可以透露。她說,姚大夫美容院是加盟方式,個人只要交納一定的加盟費便可開店。總店會提供產品但并不負責對加盟店的管理。東崗路“姚大夫”撤店,總店不會為其承擔任何責任。
-部門說法
監管部門“無法可依”
河北省消協副秘書長孫常軍認為,消費者可以向工商、消協等部門,也可視案情向公安部門報案。
對于預付費消費卡被“放鴿子”的現狀,孫常軍說,這種消費方式缺乏監控,通常是給消費者造成傷害后,監管部門才來監管,存在監管的后置性。最主要的是,相關法規對此沒有明確規定,造成消費者追討難。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孫常軍建議,對預付費的行業,相關部門應設置一定的行政許可,在資金、前期責任保障上設立門檻,保護消費者權益。“最好對預付費進行立法。”孫常軍說,應該將相應懲處的規則列入法規,讓監管部門有法可依。
可要求經營者交“保證金”
“在這種狀況下,提醒消費者謹慎辦卡已沒有太大意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師直言,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法規,明確預付費消費開辦機構要承擔的責任,這才是解開“癥結”的關鍵所在。
他建議相關部門強化申報制度,比如工商部門應建立預付費消費業務營業者的申報、登記制度,要求企業交納一定保證金,一旦消費者權益受損,可以在追究經營者法律責任的同時,拿出保證金賠償消費者。
-他山之石
“保證金”防預付費陷阱今年初,上海閔行區工商局制定《美發美容預付費消費卡發售企業自律公約》,要求企業交納保證金。消費者遇到企業關門、逃跑等情況時,可憑消保委的調解書或仲裁機構的裁決書,從保證金中申請退賠。
此外,上海美發美容行業協會還制定了《售卡保證金交納、使用、管理細則》,并在銀行設立了保證金專門賬戶進行管理。